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老木工当蜂农 16载勤致富

老木工当蜂农 16载勤致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5-21  浏览次数:249
导读:脚踏高筒雨靴,身着长袖风衣,头戴军绿色护帽。15日,从脚武装到头的名山区蒙顶山镇槐树村1组村民郝邵华正在屋旁检查蜜蜂生长情...

脚踏高筒雨靴,身着长袖风衣,头戴军绿色护帽。15日,从脚武装到头的名山区蒙顶山镇槐树村1组村民郝邵华正在屋旁检查蜜蜂生长情况。

今年67岁的郝邵华曾是个经验丰富的木工,1998年的一次工作经历,使他转型成了养蜂人,一养就是16年。

老木工转行当蜂农

赚钱之余治好老顽疾

1998年,受同镇大弓村村民杨光正相邀,老木工郝邵华前往他家制作蜜蜂蜂箱。制箱过程中,郝邵华从杨光正处得知蜂疗能治疗人体风湿等疾病,对身体大有益处。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郝邵华立马来了兴致,遂转行养起了蜜蜂。

第一年养蜂,郝邵华买回了40箱蜜蜂,开始了试养之路。由于不懂养蜂技术,郝邵华多次前往外地参观学习养蜂技术,并专程到四川农业大学请教专业人员。在川农大昆虫系教授龚凫羌的指导下,郝邵华的养蜂技术日渐提高。

1999年,郝邵华开始尝试蜂疗,坚持20天下来,他的老毛病逐渐好转,困扰多年的慢性腰肌劳损终被治愈。“与当木工比起来,养蜂相对轻松,蜂蜜对老年人身体保健大有益处,通过蜂疗还能治病,非常适宜老年人。”感受到养蜂带来的好处,郝邵华更加认真地饲养蜜蜂,经过4年摸索,他逐步掌握了蜜蜂规律,养蜂场逐渐走上了正轨。

“年成好时,一个蜂箱能收获140余斤蜂蜜;年成一般,最少也能收获70多斤蜂蜜。”郝邵华介绍,近两年来,蜂蜜市场价格每斤在20元至50元左右,每个蜂箱每年收益都在上千元。凭借养蜂,郝邵华每年收入近2万元,在21世纪初,已是相当不错。

协会带动注入新理念

老蜂农积极开发新产品

由于养蜂,郝邵华认识了不少名山养蜂户,其中包括名山区养蜂协会会长郭元光。2002年,时任名山县总工会主席郭元光退休了,闲暇时间一多,郭元光便养起了蜜蜂,并在蜂友的要求下,常常搞一些养蜂技术培训。

随着养蜂户逐渐增多,郭元光意识到,不同养蜂户都有自己独特的养蜂技巧,若是能将这些养蜂户集中到一起,大家互相交流学习,一定能对各自的养蜂技术有所促进,对全县养蜂水平也能有所提高。

将这一想法与朋友们交流,郭元光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2008年,在名山县科委、科协的指导和帮助下,名山县养蜂协会正式成立。单打独斗近10年的郝邵华加入到了这一协会中,并担任养蜂小组第四小组组长一职。从此,郝邵华由“散兵游勇”转变成了“抱团发展”。

养蜂协会成立后,请来省养蜂站、四川农业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举行养蜂技术培训和蜂产品保健知识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郝邵华的养蜂技术得到升华,现代养蜂理念得到充实。

“市场上蜂类产品众多,而自己养蜂16年却只有蜂蜜这一种产品,我觉得蜂胶、蜂花粉、蜂王胶等都有良好市场,很值得一试。”郝邵华说,蜂类保健品市场前景广阔,接下来,他已有计划开发新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带动全协会成员共同致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