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笔者在容县农村中走访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因轻信陌生人而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被骗后,老人不但钱财受到损失,其心灵也受到了伤害。如何保障农村留守老人不再受骗,怎样才能使他们从被骗的阴影中走出来?
现象:司空见惯的行骗手法屡得手
不久前,容县石头镇水口村一位老奶奶在赶圩时,遇到一名陌生男子上前搭讪。在双方交谈过程中,陌生男子能够很清楚地说出老奶奶家里的基本情况,并且声称老奶奶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将遭遇一场灾难,而要消除灾难就必须退财。老奶奶信以为真,于是将自己保管的两个存折都拿出来给陌生男子看,并且到银行取了钱,拱手交到了陌生男子的手中。待老奶奶醒悟过来时,陌生男子早已没有了踪影。
一位姓李的大爷告诉笔者,去年11月的一天,突然有个电话打进他的手机。刚接通电话,对方就喊他:“叔!”李大爷听了,以为是多年在外打工的侄子。李大爷正在高兴,“侄子”便称在外面遇到了困难,急需钱应对。李大爷听后急了起来,赶紧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1200元钱托人汇了过去。时隔一个月,侄子回到家,李大爷问起此事,方知是被人骗了。像这样的遭遇,不少农村留守老人会遇到。还有的农村留守老人,仅仅是因为陌生人几句“嘘寒问暖”或者谎称“借钱救急”而被骗取钱财的。这些农村留守老人之所以被骗,并不是说骗子的手法有多么高明,而是他们所骗的对象太淳朴、诚实,即使是对一些司空见惯了的骗人手法,也没有太多的防备心理。
家人:身在外地打工难兼顾
“听说留守在家的老人被人骗了钱财,自己心里除了万分着急之外,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办。毕竟自己身在外地打工,要想回一趟家处理这些事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容县松山镇一位李女士说,这几年她和弟弟都去了广东打工,平时极少时间回家看望老母亲。一次母亲在松山圩被一个外地人骗了50元钱,李女士认为母亲被骗的钱不是很多,没有必要报警,若千里迢迢回家一趟安慰母亲,将必然耽误太多的工作时间。没有办法,她只能在电话里说了一些今后多小心的安慰话。
笔者经过深入走访调查发现,一些农村留守老人被人诈骗后,他们的家人大多数是因为在外地打工或经商或读书,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和帮助老人。有的家人,在事情发生后迫于无奈,只好拜托自家的邻居或者亲戚帮忙过问一下。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被骗后内心总会有一种失落感与几分挥之不去的伤感,他们一方面因痛失钱财而感到无助,一方面因缺乏子女的必要关怀和帮助而感到难过。
警方:全民提高警惕是防骗良策
对于农村留守老人遭遇的问题,容县石头派出所所长黄宇文表示,除了警方加强打击力度外,关键还是要农民群众加深认识,增强防范意识,随时提高警惕。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应把在外面了解到的信息,多给老人说说,向他们普及一些防骗知识,叮嘱老人对一些涉及钱财的事情要谨慎,多问几个为什么;对陌生人主动搭讪,要多长几个心眼,不要随意透露家庭信息;不要轻信所谓的“神医”、“名医”、“亲戚的朋友”,要善于分辨真假。当发现自己受骗时,要及时报警。老人受到诈骗伤害时,亲人要多关心他们、安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