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人物 » “亿元村”里的“穷支书”

“亿元村”里的“穷支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0-21  浏览次数:382
导读: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遗产,你们不要怪我。做人要堂堂正正,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弥留之际,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肖...

“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遗产,你们不要怪我。做人要堂堂正正,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弥留之际,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肖铺乡老鹳庙村原支书刘伦堂对孩子们说。

刘伦堂当了25年村支书,将一个贫穷的城中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村内聚集32家企业,去年产值达2.3亿元。然而他的儿子刘文兵在他去世后整遗物时,仅发现一张余额3000元的银行卡。

25年前的老鹳庙村,全村人均不到三分耕地,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此时的刘伦堂在一家乡办企业任总经理,企业正蒸蒸日上,乡领导和村民都希望他回来,带领水泥厂走出困境。

临危受命,刘伦堂想尽办法,向亲友借款、发动工人集资,终于凑了3.5万元,让水泥厂重新点火开工。“刘书记带领大家一起干。大雪天,和工人一起上山用板车运石头。夏天顶着烈日,带上馒头和水,跟着送货车跑销路。”水泥厂工人张友和回忆。

经过一年努力,水泥厂实现产值128.8万元,上交利税15万元。随后,他又在村里办起建材厂、碎石厂、三磷灰厂等企业。1991年底村里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结余。1992年以来,经过多次技术改造,水泥厂达到年产10万吨规模,成为区属企业龙头和利税大户。

近年来,黄石市要求全面关停“五小”企业,老鹳庙村多家企业也名列其中。刘伦堂召集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研究对策,引进了一批企业,村里实力不仅没因关停“五小”而削弱,反而越做越大,成为“全省五百强村”。

刘伦堂十分关心群众。“程怡患了重病,没钱做手术,找个时间召集大家为她捐款”……刘伦堂留下的20多本工作日记上,记录着一桩桩这样的民生“小事”。

然而,刘伦堂对自己和家人却十分“自私”。刘伦堂每月只有3000多元工资,除家用外,他都攒起来。平时谁家小孩考上大学了,他都会送上一些奖金,以示鼓励;谁家里困难,他也会自掏腰包给予周济。去年8月,刘伦堂感到身体不适,被查出晚期肝癌,此时他的积蓄只有三四万元,几乎都用于治病。

今年6月25日,刘伦堂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他的身后留下了一麻袋荣誉证书和工作笔记,还有村民们对老书记永远的尊敬和怀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