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良种场的温室大棚外,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刚被割倒的西芹还沾着露水,34岁的刘忠林和妻子不顾露水重,捡出烂叶,两三个捆成一捆,用红绳子麻利地绑起来,整齐地码在一边,准备整车运到东疆春市场销售。刘忠林边忙着边说:“辛苦8年了,终于熬出头了。”
刘忠林的大棚和其他人的种法不一样。目前,他在良种场有4个精品大棚,主要种植油白菜、生菜、菠菜、西芹等叶子菜。走进他的棚,看到120米的温室大棚被分成了6个格子,中间用田埂分开,只见这个格子种生菜,下个格子是西芹,下一个格子又是油麦菜,后一个就又是生菜了,但是很明显第一个格子里的生菜要比后面的生菜长得高,成熟得早。为什么呢?刘忠林说到:“叶子菜一个月就结一茬,如果成熟了不采摘,放在地里几天就烂了,不烂也容易生病,就没有效益。所以要错开时间,人不忙,菜也不容易坏。”
“人勤地不懒”,地里的收获就是对夫妻俩最好的奖赏。“同是种植大棚的人,为啥刘忠林小两口种得好,就是因为吃得了苦,勤快。”哈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厚贤说,人家种植大棚一年就两茬,但是刘忠林夫妻俩能种五茬,四茬叶子菜,一茬果菜(如西红柿、辣椒等)。“我的大棚就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休息上一个多月,剩下的时间都在忙。”刘忠林说,4个大棚,一年下来,每个棚的纯收入至少3万元。
“我和妻子是8年前来到哈密的,没有其它手艺,为了能立足扎根,就开始种植蔬菜大棚。”刘忠林说,在老家重庆时父母就是种植大棚的,从小耳濡目染。而今,经过8年努力,刘忠林和妻子在哈密已经买了楼房,还购买了门面房和车。“生活的愿望我实现了,但我还有一点遗憾,我们的户口一直转不过来,我想要成为一个哈密人,我喜欢这里。”刘忠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