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外出打工土地抛荒 村民盼农业产业化

外出打工土地抛荒 村民盼农业产业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2-18  来源:南方新闻网  浏览次数:512
导读:时间恰如长河,往事必似奔流,可追而不可及。如果将赵东村的历史、现在、未来以时间来定义,它有着太多不可言说、无法言喻的细节...

时间恰如长河,往事必似奔流,可追而不可及。如果将赵东村的历史、现在、未来以时间来定义,它有着太多不可言说、无法言喻的细节。赵东村人承担的角色,也被赋予各种时代意义。

土地集体化难解生存窘境

赵东村现隶属于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有村民400余人,耕地98亩。这是典型的皖西南村庄。地处发达的长江中下游河系的一条无名小河边,小河绵延约40公里后汇入长江。村人拦河筑坝,便于灌溉。

现在的赵东村人中,已无人能述及赵东村的来历。关于赵东村历史的最确切描述,是村子最初由一许姓人家从河南迁移而来,之后另一陈姓人家也在此落脚。至1949年,这个村庄已然成为一个大村子,村民全是许、陈两个姓氏的后人。

全国解放后,赵东村从战争中恢复了平静。1954年,长江流域大水将赵东村淹没,但在洪灾之后,村民继续在此前的惯性里运转至1958年。当年,政府决定将赵东村搬到200米外的新地址,与团结村、张叽村组成一个新的村庄:团结村。三个村庄近百户人家土地集体化后,很快在集体大食堂里开始了命运的交集,从起初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到后来饿死人情况的频发,现实如同一面镜子,照清楚了每个人的生存窘境。

村民许信春的五个儿子,在这短暂的幸福与刻骨的苦难交替中饿死了两人。“一个九岁,一个十三岁,九岁的那个孩子喝了三天开水后饿死”,许信春的儿子许宜文说,最惨的是十三岁的二哥。出事当天,食堂里发了点面粉给各家熬糊喝,“水刚烧开哥哥就喊着要吃饭,家里人端了一碗水给他喝,他哭着不喝,母亲骂了他,他就端起碗喝水,刚喝了几口,人就倒下去了。”

双季稻耕种曾靠政府“强推”

1961年,村里的生活状况终于有了改善,村民除了拿到土地耕种外,国家还广泛推广了双季稻品种。长江中下游流域适合早、晚稻两季耕作,但在此前,赵东村及其邻近村庄都适应了单季稻耕作模式。当双季稻秧苗被运进村里时,村民将秧苗塞进了河边的杨树洞,他们不信在赵东村这块土地上,还能有双季稻耕作的存在。无奈下,政府只得派人盯守每个村庄内的村民,才让新技术得以落实。

村民吃饱了饭,饿死人得以避免,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在5年后经受了巨大震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样板戏在全国各地兴起,黄梅戏之乡的安庆市也热火朝天地推广样板戏。村里人在黄梅戏的曲调中,对旧社会的万恶进行了批判。

陈厚坤也因此跌入了命运的低谷。上世纪40年代,陈厚坤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拉了壮丁。在山东枣庄附近,国民党部队被击败,“解放军在我身后追喊优待俘虏,我只知道害怕没命地跑,一颗子弹从我腹部穿过后,打穿了手掌。”寒冬腊月里,陈厚坤在死人堆中醒来,爬进了当地一户人家获救。几经辗转,他重回赵东村。

时代将他卷入了战争漩涡,他侥幸得以逃脱,却在十几年后被另一场浪潮差点彻底淹没。“有天,我被戴了高帽,和另一个人一起抬着领袖的画像去村里接受教育,过一条沟时我跳过去了,那个人掉进沟里了,画像被撕成了两半,那天我们俩差点被红卫兵斗死了。”经历了这场劫难,陈厚坤在村内更为谨慎地生存,妻子患病,他都不敢去公社找医生来给她看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