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阳山县将从财力上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创业,拨出专款为县内符合创业贷款条件者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全县已经放出2000多万元小额贷款,300多户通过贷款创业,带动6000多人就业。阳山县还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技术支撑,直接把创业的保障延伸到乡村的养殖场和种植基地,降低农业创业风险,让外出务工人员敢于回阳山创业。
淘宝大学
打造农村电商人才“黄埔军校”
10月18日至19日,阳山县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第一期创业培训班开班,前期有110名村民报名,由于名额有限,组办方仅挑选54名学员,大多是农业大户,通过先后6次培训,掌握电商销售的基本内容。阳山还组织有电商经验的创业青年进行培训,成立“精英班”试水电商销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已经有1万多人次接受了电商培训,农村电商成了家喻户晓的热词。
自此前传出清远将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后,坐拥270多亩果园的农业大户陈晓懿便对“电商”一词留上心眼。参加了培训之后,电子商务观念在她脑海里逐渐清晰,认识到应如何综合利用网络优势,发展具有财富机遇的电子商务企业。
“我们在借助职校进行电商人才培训,解决阳山电商人才缺乏的问题。”阳山县领导表示,发展农村电商,一定要培训本地人,而且是大批量的培训。阳山县职校每年都有2000多名毕业生,他们懂电脑,是农村电商的生力军,这里将成为阳山农村电商人才的“黄埔军校”。通过在职校举办淘宝大学阳山分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两三年培训,系统地上课,他们就会成为电商的创业人员。
电商下乡
让空心村焕发新的生机
“对于整个农村电子商务来说,代购不是最核心的,以后村民逐渐学会上网,自己会上网去买,核心是要解决空心村的问题。”阿里巴巴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剩下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不懂互联网。
“要发展农村电商,就要把务工人员吸引回乡,解决人才问题。”县人社局负责人说,其实,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因为在家门口没有创业的机会,他们要生活糊口,就只能外出,造成空心村、留守儿童等问题。
陈锦华的家乡在江英镇荣岗村委会迳面村小组,村里地理环境极为恶劣,时常刮风下雨,处于下风口的近百亩田每年都会水浸两次。目前,原有260多人的村庄只剩8人常住,全村300多亩田地也大多撂荒。
“农田的产出率太低了。”陈锦华说,地处石灰岩山区的阳山“九山半水半分田”,按照传统耕作模式只能自给自足,如不出外打工,根本无法脱贫致富。尽管绝大多数人已自发迁走,但故土难离,每逢清明、春节,大多村民仍会回来。他坚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时常回来,甚至搬回来定居。
“如果政府能帮助解决生产技术、融资、市场销售等问题,很值得期待。”陈锦华说,阳山正在建设的农村电商一旦成熟,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如城市般的服务,且能增收致富,村民回流的信心更足了。
“实在不行,我来干,种甜玉米,再养一批牛。玉米保本就行,玉米杆用来喂牛。”陈锦华希望由村民种植特色作物,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产生更大效益,带动更多村民回乡发展。
陈锦华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在珠三角务工月薪5000元,也比不上在家乡自己搞种养年收入两三万元。因为一方面在外面的消费高,加上房租、交通等开支,所剩无几。而在家乡,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减少支出,生活会过得更舒服。他的话道出了阳山农民的普遍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