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涉农电商盈利不容乐观

涉农电商盈利不容乐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5-13  浏览次数:259
导读:《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大约1%的涉农交易类电商能实现盈利日前,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

《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大约1%的涉农交易类电商能实现盈利——

日前,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高层研讨会发布了《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虽然目前我国涉农交易类电商接近4000家,但因为受到市场无序竞争、物流成本高等影响,只有大约1%的电商能实现盈利。研讨会由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和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共同主办,龙宝溯源商城等承办。

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4000家,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市场格局,其中阿里、京东组成的“两超”占据了主要份额,而近年来一些新兴农产品电商也在获得注资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据统计,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从2010年的3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超过800亿元,年均增速为112.15%。而淘宝网生鲜电商方面,2013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高达130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2014年达到260亿元。

对于我国农产品电商存在的问题,洪涛认为,电商网站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了竞争无序、亏损经营,甚至建站与关站并存。报告统计,目前国内涉农交易类电商中只有1%能够盈利,7%有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市场流通处处长张国说:“目前很多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还不充分。如果每家农户都做电商,会造成第一天卖完货、第二天没货卖的情况,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他建议,要集约化发展农产品电商,树立品牌意识,探索农产品电商赢利模式。

“不能以城市电子商务模式去考量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农村和城市的消费习惯与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国际经济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海认为,以北京的城中村超市为例,他们销售的产品与城市超市的品类有差距,但生意一样很好,目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应该突出个性化与差异化。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巡视员聂林海认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借鉴金融市场的中远期交易及定制、配额生产,有效规避“小生产、大市场”的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电子商务的冲突。

物流作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仍然存在。聂林海表示,我国一直存在物流成本高企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目前约有物流企业70万家,相关配送车辆170万辆,但是公路上40%的货车处于空驶,物流行业发展过于分散,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快建设智慧物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