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农民为啥宁入互助会也不求银行

农民为啥宁入互助会也不求银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5-27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233
导读:随着乡村经济的日益活跃,农户的借贷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记者在鲁南一个乡镇采访时了解到,部分农民宁肯加入非法的民间互助会,也...

随着乡村经济的日益活跃,农户的借贷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记者在鲁南一个乡镇采访时了解到,部分农民宁肯加入非法的民间互助会,也不愿去求银行。用脚投票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农村金融生态?

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西邻微山湖,总人口13.1万人。在这个镇的高庙东村、高庙北村等村庄,几十年前出现的民间互助会一直流传了下来。

一名高庙北村村民随身携带了一张皱巴巴的打印纸,记录了23个村民之间的资金互助行为。自2010年7月6日起,目前共有18人通过竞标取得了资金使用权。

最近几年,盖房、买车、开饭店、办超市,甚至是缴计生罚款,都可以“起会”。互助会的数量虽然难以准确统计,但村民们估计有七八十个。单个互助会的会员,也从过去的不超过20个,发展到30个左右,多的能达到60多个。

熟人社会、道德约束等机制是民间互助行为维系的基础,随着西岗镇民间互助会参与范围的扩展,人员的复杂化,互助会的风险在增加。最近几年,已经发生了两起个别会员拿不出会金的情况。

村干部反映,以互助会的形式借贷,利息要比银行低,同时简便快捷,只需遵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行。还钱时也不用一次还清,一年还三五千就行了。所以,村民大多已形成习惯,要用钱就“起会”,有闲钱的,也首选入会获息。

与之对比,银行类金融机构基本不适应农户的需求。多名村民反映,正规金融机构繁琐的贷款程序,复杂的抵押和担保要求以及相对较高的贷款成本,对他们来说是一道难以也不愿逾越的门槛。

当地银行业人士反思说,银行大多是把针对城市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移植了过去。比如,城市金融模式需要抵押物,到了农村之后,农民真正值钱的土地、房屋、机械、大棚等做抵押,银行又不认可。再比如,城市金融模式需要一系列的评估、担保等程序,可到了农村,面对千千万万的小农,如果每个都走一遍固定程序,累也把银行累死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