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京津冀一体化,农垦“捷足先登”

京津冀一体化,农垦“捷足先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8-11  浏览次数:471

首都农产品自给率不足20%

——河北打造都市农产品“飞地”特区

“现代农业是服务首都需求与加快河北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说,要推动环首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目前,北京的农产品自给率不足20%。而北京支持企业“走出去”,为河北农垦提供了发展机遇。河北农垦有19个农场位于环京津地区,形成了马铃薯、乳业、种业、水稻、水产、生态休闲等优势主导产业。

“冀麦32”等具有农垦自主品牌的小麦品种辐射周边农村种植1000多万亩;优质稻米供应基地产量占全省40%左右;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占全省10%以上;水产品产量占全省10%以上。

河北农垦将在察北等牧场发展坝上错季蔬菜,打造环京津蔬菜生产优势区;加大柏各庄等农场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设,打造盐碱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无土栽培蔬菜示范基地;以御道口等坝上牧场草原和南大港沿海农场湿地为核心,打造京津后花园

农垦体制改革活力待释放——盼享受与地方一样的农业政策

“对接京津力度还需要增强。”柏各庄农场场长李可春说,在北京市农委提供的160家涉农企业的对接过程中发现,五环以内的涉农企业确实都在外迁范围内,但北京市各区已与其他周边地市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比如顺义区就准备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建立食品工业园,号召辖区外迁企业入区;另一方面,各外迁企业都在等待北京市或各区的外迁优惠政策,处于观望状态。

此外优惠扶持政策有待于完善。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发现,许多项目业主和龙头企业存在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项目开工,而农场所在的县区级银行没有贷款独立审批权,省市级银行对农业项目和农业企业特“不看好”,审批条件比较苛刻,导致企业贷款难。

首农集团带着资金、技术“走出去”—— 在河北建场回北京销售

到河北养牛,在首农集团已经不是新闻。未来几年,首农集团将加大“京津冀一体化”进展步伐,拟投资500亿元,在河北、天津地区投资建设旅游、养殖、食品加工、食品进出口贸易等项目。

“红手印”故事再次上演

——河北村民主动流转土地,参与首农奶牛项目

采访河北定州市高蓬镇,我们又听到一则“红手印”的故事:这里两个村的144名村民希望将自己的土地适度流转,参与首农奶牛养殖项目。

首农跨区域发展,除了政府部门大力推动,更重要的是遵循了市场规律,实现了与当地深度融合,企业攒足后劲,农户得到实惠,政府调了结构,市场提了品质,三地受益、四方共赢,成为区域产业合作成功的关键。在高蓬镇的首农奶牛养殖园区,我们见识了“智能化养牛”。

牛棚长366米、跨度61米,每个牛棚可饲养960头奶牛,是目前全国跨度最大的牛舍。让人叫绝的是可伸缩牛棚顶,按下开关,牛舍屋顶缓缓打开,阳光照射,奶牛悠闲吃食。

据悉,定州牧场达产后奶牛存栏6万头,日产鲜奶1000吨,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存栏奶牛1.5万头。

优势互补助都市型农业突围

——北京出技术和设备,在河北搞养殖加工

如果说,北京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的话,那么,建养牛场所需的1万亩牧场,在北京无论如何是不可想象的。河北定州市高蓬镇的这片地原来是干涸河道边的沙荒地,首农租下后,通过有机肥将其改造成良田,种上了作为奶牛饲料的紫花苜蓿。

“必须走出来才有发展空间!”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反复强调。

首农的种植养殖基地,原来不少处于北京的郊区、远郊区,而现在这些地“全都变成市区了”。无论是发展空间还是环境压力,都不允许他们再扩大生产规模。

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放在河北,种牛培育和技术研发留在北京,打造奶牛种源之都。“预计到‘十三五’末,所有奶牛都将搬家离开北京!”就在距离首农定州牧场20公里的新乐经济开发区,首农投资建设的河北三元食品工业园正加快推进。

“我们是先有牧场,后有奶厂,再有市场,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完全可控!”北京三元食品总经理常毅说,这个项目差点落户北京大兴,当时甚至连环评都已经完成,“但是现在看来,要想更好发展,必须走出北京。”

尝到甜头就有劲头

——农民就近就业,养殖技术和收入双提升

今年29岁的白卫平家住高蓬镇西牛村,离首农的定州牧场只有10分钟的路程。过去她在北京打工,去年她回到定州当上了一名挤奶工。“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能挣3000多元,比过去强多了!”

不仅带动就业,首农的牧场落户定州之后,清洁饲养、环境友好型生产逐渐走进农民的视野。孙家庄养殖户杨社田到首农牧场参观后,连说“开眼界”。

“过去秸秆处理是个难题,一到麦收时就焚烧秸秆,到处烟雾弥漫,现在秸秆直接交给园区,省事多了,空气质量还好了。”高蓬镇党委书记张新峥说,仅提供青贮一项,农民每亩地每年增收200元。

尝到甜头,就有劲头。高蓬镇两个村以党支部的名义发出联名信,希望村里的土地流转给首农定州园区二期项目使用,联名信上按了144名党员的红手印。

目前,定州市已决定支持首农以入股的方式,对当地的奶牛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3年内全市奶牛规模养殖量由现在的5.3万头增加到10万头。

确保首都“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的供给和质量,首农将继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采用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和服务模式,建设更多的高标准、具有国际水准、展示首都形象和京津冀一体化的示范基地,让市民饱口福,让农民富口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