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电商 » 广东农村信息建设前景喜人 实现公共信息资源互通

广东农村信息建设前景喜人 实现公共信息资源互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3-13  浏览次数:668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最新的网络视频通信技术,构建“动植物病虫害远程诊断信息系统”,联结专家坐席与动植物医院远程诊所,建设多服务主体的动植物网络大医院,为各诊所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一流的动植物病虫害远程防控技术支撑。依托动植物医院,构建“动植物医院大药房信息系统”,建立放心农药、兽药配送信息服务,加强农药、兽药物流配送、市场、交易、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农业生产智能监控信息系统运用智能传感器、无线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水产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场智能感知与控制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养殖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水产养殖的水质等信息的实时在线监测、异常报警及预警,将异常报警信息及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种养殖管理人员。水产智能监控生产信息系统是基于智能传感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及智能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开发集数据、图像实时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和预测预警信息发布、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测控系统。系统通过对水质参数的准确检测,数据的可靠传输,信息的智能处理以及控制机构的智能控制,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养殖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农产品溯源信息系统以蔬菜、水产、畜禽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安全、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服务为目标,集成物联网、二维码、RFID技术等,构建农产品溯源信息服务系统,方便消费者通过短信、电话、网站和手机等多种渠道,查询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检查信息,增加消费者对产品了解和信心,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与监管,促进健康食品的稳步发展。

  农村基层远程医疗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构建基于SaaS模式的农村基层远程检测、远程监护、健康记录、专家视频会诊、影像资料传送、常见病征智能判别等,实现对农村农民、基层居民、老年人口和社会普通人群等社会大众的医学检测、医疗诊疗、实时健康监测。

  农村远程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远程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远程社务管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宽带作为多业务主要承载平台,进一步完善移动网络、广电网络等接入手段,形成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高速通道。重点解决农村信息化通道“最初一公里入口”和“最后一公里出口”问题。

  建立两类基层信息服务站,全方位满足农村用户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需求。一是建立面向基层行政村的“综合信息服务站”。二是建立面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资经营实体等的“专业信息服务站”。做好综合信息服务站及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专业信息服务站及专业信息员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公共信息服务,实现农村基本公共信息服务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全覆盖、均等化。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思路,重点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村远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以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都市农业的发展,探索建立新型农业信息化模式,为全省和全国树立示范样板和起到带头作用。

  在粤东、粤西地区,大力推进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动植物病虫害远程防控在农业生产的应用,重点开展“农业物联网”、“动植物医院”、“农村远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样板。

  在粤北山区,重点开展“农村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农村远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带动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城乡统筹发展树立样板。

  依托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完成改造建设覆盖全省20000个基层行政村的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达到“五个一标准”,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本文化服务和基本信息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依托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培训村级信息员,培训提高20000名村级信息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基层远程医疗工程建设主要基于专业应用信息服务系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10个远程专家辅助诊断工作站、20个远程监护医生工作站、500个基层医院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站点。

  选择1000个基层行政村应用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行政村2000名专业信息员,推进农村政务、资产、财务、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等信息化,提升农村村委会村务管理能力,提高村务管理工作效率;选择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社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专业合作社2000名专业信息员,推进专业合作社财务及销进存的动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信息化,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着力构建“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的涉农基本公共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公益性、均等化”的农村基本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农村专业应用信息化运行机制,“经济性、社会性”相结合的农村信息服务监管机制。

  基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覆盖全省的20000个基层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建立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村级信息员”基本公共信息服务,实行公益性信息服务,让农民广泛享有免费的基本公共信息服务,全面实现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基本信息服务均等化。

  基于农村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和5000个专业信息服务站建立的“专业信息服务系统+专业信息服务站+专业信息员+专家”专业信息服务,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农村专业信息化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对农村专业信息化市场需求的拉动。

  根据不同类型农村信息服务的重要特征、关键环节和主要风险,制定、完善、宣传、普及信息发布、交易等服务行为的行业标准、服务准则。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信息服务行为的监管,查处提供虚假信息、禁售或假冒产品的信息服务行为,防止信息坑农现象出现。

  保障措施:

  组织、资金、机制、人才缺一不可

  《方案》中组织保障是成立由朱小丹省长为组长,陈云贤副省长为副组长的广东“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专项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重要政策,示范省建设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统筹协调,制定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对主要建设任务进行量化、细化,签订任务合同,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实行目标考核,强化对建设任务的全程监督和检查。

  成立由广东省政府李捍东副秘书长负责协调、广东省科技厅李兴华厅长任主任的广东“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建立日常工作制度,负责示范省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日常管理。由多名国家农村信息化指导组成员及省内农村信息化专家组成示范省专家组,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咨询与方案论证、示范省验收和评估工作。

  资金保障是加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省政府结合现有专项资金,加大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研究、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信息资源建设、基层站点建设与信息员培训、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多元化投资体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培育、规范农村信息市场,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元化组合投入,多渠道争取和筹集建设资金。

  机制保障是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调机制,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省内各部门的交流沟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商讨产业关联度大、区域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向国家申请资金扶持和优惠政策。各级各部门在统一规划下促进资源共享,形成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省科技厅与各成员单位(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通过信息网络或以函件等形式,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及时沟通、共享共用。

  人才保障是完善省级综合服务平台运行的专业队伍,为全省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组建省级农业专家咨询队伍,专业涵盖全省主要农业领域,不定期参加坐席服务,解答信息门户转来的农民求助呼叫。组建基层专家服务队伍,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等,提供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等环节的全方位专业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员培训,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成立广东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专家指导组,邀请国家农村信息化指导组专家和省内农村信息化专家为专家指导组成员,为示范省建设提供宏观指导、技术指导、咨询与方案论证、验收和评估。建立健全研究咨询制度和定期会商制度,保障示范工程科学有序进行。

  5年建设及运行预计

  农业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70%;农村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0%;非行政许可的政府服务及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80%;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500%;全省农业科技进步率提高5个百分点;全省农村信息化指数提高20个百分点。

  通过信息化发展带动、辐射农民2500万人更好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通过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5年建设,将取得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广东省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将打造一批农村农业信息化品牌精品工程的同时,将实现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农村民生显著改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将为在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样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