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过去用的农具,用来碾麦子的。别说你没见过,连你妈妈都不一定见过呢!”3月21日下午,在许昌市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65岁的张新灿指着一件石磙对外孙说。张新灿是许昌县将官池镇高楼陈村的老村支书。
“以前,村里种地都是靠人和牲口,用犁、耙,每天干完活是腰酸背疼。”张新灿介绍,1982年是高楼陈村的一个转折点,之后的10年里,村里种地机械化程度提高了,有的农户买回了拖拉机,其他人家就在农忙时租用拖拉机。“那10年,农民的生活变好了,不过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不算富裕。”
“变化最大的是最近的10年,村里种地全部实现机械化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都有,到时租用就可以了。”张新灿说。他的老伴轩翠云在一旁笑着说:“现在农民种地不那么累了,要种要收时看着别人开着机器干活,干完了给钱就成。平时,我们只要浇浇水、剔剔苗就可以了。”现在,张新灿家里还有四五亩地,种些玉米、豆和小麦,有老两口照料就足够了。
最近10年,高楼陈村不光种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工业也发展了起来,村民不再仅仅依靠种地生活了,致富渠道多元化了。“我们村现在开办了25家企业,有砖厂、织布厂、漂染厂、水管厂,村里人慢慢富裕起来了。”张新灿介绍,“现在,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经商,邻近村子的年轻人还跑到我们村来打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