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云南普洱:山林成了农民的摇钱树

云南普洱:山林成了农民的摇钱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6-10-31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178
导读:“我们将用绿色品牌换‘金字招牌’,寻求绿色崛起。”日前,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对记者表示。自2013年6月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

“我们将用绿色品牌换‘金字招牌’,寻求绿色崛起。”日前,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对记者表示。自2013年6月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以来,普洱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普洱工业差对发展有机农业来说反而成了优势。”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告诉记者,有机农业对环境要求高,而未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源源不断的干净水源,在没有工业污染的普洱并不罕见,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基础条件。

普通茶叶每公斤10元左右时,可有机茶园的茶叶收购价却要贵一倍以上。分析原因,董祖祥称:“关键是咱们有机茶种植的高生态标准。”

为了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普洱市内遍布大大小小的自然保护区。70%的森林覆盖率背后,意味着普洱大多数区域的国土开发将受到严格限制。

绿色发展之路如何走?普洱市通过模式创新,引入大企业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之路。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江城县,在探索一条“山上种树—树下养畜禽—畜禽粪肥地—林地栽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让山林成为农民的“摇钱树”,林地成为农民的“聚宝盆”。例如,普洱市思茅区的斛哥庄园,就完全融进了山顶雨林,这里的仿野生石斛附着在树上生长,且不破坏植被。“仿野生石斛虽然亩产才30—50公斤,不到大棚种植的1/4;但价格是大棚种植的近10倍。”云南斛哥庄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有弟说。

绿色发展,不仅是对生产的要求,也意味着理念的转变。在云南康和木塑科技有限公司,茶树枝条、咖啡果壳,甚至塑料垃圾,都成为生产原料,垃圾得以变废为宝。“这些制品相比防腐木节约木材,相比塑料更耐氧化,使用年限到了还可以回收重新压制。”康和木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印说。

其实,这就是普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缩影。近几年来,普洱全市淘汰110万吨落后产能,林产“三剩物”的综合利用效率达90%以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