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陕西吴起县:穷山村铺通致富路

陕西吴起县:穷山村铺通致富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次数:254
导读:1935年10月20日,中央红军进驻吴起镇白沟洼村时,宗世喜任白沟洼村村主席。他曾回忆过一段往事:中央红军来到宁塞川的人很多,从...

1935年10月20日,中央红军进驻吴起镇白沟洼村时,宗世喜任白沟洼村村主席。他曾回忆过一段往事:

中央红军来到宁塞川的人很多,从宗圪堵、白沟洼一直到刘坪、张坪都住满了部队,就连路旁都有停下歇息的战士。他们刚到吴起镇时饥饿难忍,有的战士在路上捡到豆子就生吃,在地里捡到烂叶子就生嚼,实在令人同情……

据记载,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住了7天,当地群众为支援中央红军筹集了9.8万余斤粮食、50多头猪、570余只羊,羊毛几千斤。红军在这里完成了休整,踏上了新起点。

这里的百姓淳朴,然而这里的土地贫瘠。

今年61岁的李仲帮祖祖辈辈生活在吴起县。在移民搬迁之前,李仲帮居住在铁边城镇五岔村。他想起以前的日子:“那时候在老家穷得很,啥都没有,一年到头过下来全靠天吃饭,喝的都是沟里挖的水,看病、上学都是问题。我家里有3个男娃娃,供娃娃上学,三五块零钱都没有。”

2012年,李仲帮全家随着异地搬迁扶贫工程来到了河西台移民搬迁点。现在,3个孩子都读完了书,大儿子在跑长途运输,二儿子在税务所上班,三儿子开起了铲车,铲车是自家靠银行低息贷款买的,今年还清了贷款,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移民搬迁是吴起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按照移民补助标准,移民搬迁户可获得每户2万元,再加每人1万元的补贴,特困户另外补助1万元。李仲帮家有5口人,国家补助了7万。新家建起了四孔窑洞,大约花费了13万,不够的就自家添些。

“我们村留在山里的还有一半人吧,有的是年纪大了不愿意出来,有的是缺钱,盖不起新窑洞。”李仲帮说。

各级部门参与扶贫、人员入村做第一书记,也是吴起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经验。

铁边城镇新寨村村民雷润湖和妻子都是一级残疾,没有任何劳动能力,年幼的儿子还在读小学,全家人靠年迈的父母照顾。定点包扶单位了解情况后,扶贫小组为雷润湖一家争取到了1万元的救助,并协调学校减免一些费用。

要输血也要造血。扶贫小组和雷润湖的父亲共同谋划,种了6亩苹果,6亩玉米,养了10只山羊,40只笨鸡,并帮助他们销售羊肉和鸡蛋。“现在,我们家的人均年纯收入已经从原来的1600元提高到了6800元,这真是没想到。”雷润湖说。

据统计,2015年底,吴起全县3369户、8879个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3950元,超过2950元省定贫困线,已经实现了整体脱贫。

然而,农民搬出交通不便的大山、达到最低收入线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如何防止因病返贫、因学返贫?这是当前最大的考验。

“这片梯田一共2000亩,种着十几种杂粮。”吴起县五谷城镇桐寨村村支书张彦财指着一片刚收割的梯田说。他在2011年创办了杂粮种植合作社和养猪合作社,种植面积近1万亩,覆盖4个乡镇900多户农户,实现了杂粮作物的规模化种植。

“农户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统一农家肥施种,我们以高出市场价0.5元的保护价长期收购。”张彦财介绍说,除了种地的收入,农户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年均收入从以前的5000元增加到1万元。由于收入可观,很多农户选择在家种地,不再出去打工了。

此外,张彦财的合作社还对杂粮统一进行加工、包装、销售,打造自己的小杂粮品牌,开发了荞麦皮枕头、配方饲料等后续产品,提高了杂粮产业附加值。合作社通过品牌化路线、专卖店、电子商务等渠道出售产品,每年可卖出7700吨杂粮,营业额约700万元,可获得40万到50万的净利润。

这种“合作社+基地+巩固户”的桐寨模式已经成了县里扶贫增收的典型。张彦财说,桐寨村有216户866人,其中70%在家务农,30%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160户全部参与合作社。目前,全村仅种植养殖业人均创收5500元,42户精准扶贫产业扶持户全部脱贫。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