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种养结合”年入40余万 四川红原“海归”牧民的致富经

“种养结合”年入40余万 四川红原“海归”牧民的致富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03-20  浏览次数:177
导读:初春的红原,白雪皑皑。16日,在瓦切镇达额村的一处草场内,挤满了前来学习和购买草料的牧民。草场的主人名叫泽郎夺尔基,是红原...

初春的红原,白雪皑皑。16日,在瓦切镇达额村的一处草场内,挤满了前来学习和购买草料的牧民。草场的主人名叫泽郎夺尔基,是红原县牧民致富奔康的代表性人物。

多年前,泽郎夺尔基是一名专门养殖牦牛的牧民,由于红原气候条件艰苦,牦牛过冬的草料问题一直是牧民们的心病。后来的一次机会,让泽郎夺基尔去到了德国和法国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通过考察,他发现国外既养牲口又种牧草的做法非常适合红原的环境。

从单一养殖向种养结合发展,成了泽郎夺尔基回国后的实践。几年间,他的牧场已形成了养殖和经营草业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探索出牧草种植、管理、收贮、销售为一体的“产-加-销”经营模式,实现了牧草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泽郎夺尔基介绍,目前他家里有牦牛425头、改良牛32头,承包草场3200亩,租用周边牧户草场9800余亩。预计年内可收贮青干草21万公斤,实现产值40余万元。

泽郎夺尔基的探索为周边牧户发展草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是红原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红原广泛推广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运用普及畜种改良、农牧业机械化、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疫病防控等基础性实用性技术和装备。集成试点示范一批生产急需、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发牧区农畜产品加工、储藏、分级包装新技术,指导企业和经营主体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加工、流通,建立了产品生产经营标准化体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