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芭田股份)不仅致力于通过研究高效、环保、节能、功能化的产品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环境负担,还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农业数据化改革,重点打造了一袋两码、专家诊室、农情信息等多个模块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了“生态芭田、智慧芭田”产业格局,旨在使未来的农业向“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迈进,从而实现大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真正做到让农业大数据惠泽于民。
早在五年前,芭田股份就在肥料行业内率先引入二维码系统,通过“内码”和“外码”两个二维码,实现肥料产品从原料来源管控到生产过程、销售流通及用户使用全过程质量跟踪和保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产品创新升级,延伸客户营销、会员管理、农业定制服务等功能,让农业科学种植跃上了大数据快车道。
据了解,在二维码的应用上,芭田股份分析了农民的特点,开创了一包二码系统,通过一包二码技术,完成了种好、卖好的服务系统的构建。包装袋的一个码链接质量把控,另一个码链接公司的服务田和农业定制平台,通过公司的物联网、大数据和农财系统支撑,形成芭田股份围绕肥料的整个农业定制化服务运行系统。具体地讲,就是原材料进厂后,通过公司的品质验证信息、生产过程和产品出厂后流通的信息,全部通过扫描记录,产品到用户手中之后,用户通过扫码即可实现与公司的服务田和农业定制平台连接,用户使用什么肥料,种植什么作物,有什么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一袋二码”实现对接。
“一袋两码”,两码协同,芭田股份以包装袋上的“两码”为入口,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记录,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一方面监督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更规范,另一方面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等功能,最终实现种好、卖好的线上线下连接和服务系统的构建。
大数据让农业智能化
坐在家中,农田(大棚)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尽收眼底,施肥、打药、浇水、控温……这些原本需要亲力亲为的劳作,现在只要动动手指,通过手机APP、轻轻指点鼠标,不费吹灰之力便全部搞定。这样的农业物联网技术正在变为现实。记者在芭田股份深圳松岗智慧农业基地采访时,被眼前的神奇的物联网技术深深吸引住了。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物联网的存在使基于大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变成了可能,在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和财政资金大力支持下,物联网发展掀起高潮。试想,如果农户能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搂据等等,农户和农技专家足不出户就可观测到大田里的实景和相关数据,准确判断农作物是否该施肥、浇水或打药,不仅能避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而且可以避免因市场供需失衡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