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聚焦东北黑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保护刻不容缓

聚焦东北黑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保护刻不容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9-03-13  浏览次数:681
导读:给“变瘦”的黑土地“增肥”“东北的黑土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东北全面振兴。”“黑土保护刻不...

给“变瘦”的黑土地“增肥”


“东北的黑土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东北全面振兴。”“黑土保护刻不容缓,意义重大!”……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聚焦东北黑土地保护问题。


“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1/5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可以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但近年来黑土地退化严重,土壤板结、地力下降,长此以往可能影响粮食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委员表示。


近年来,东北黑土面临“变瘦、变薄、变硬”的问题。东北黑土开垦前,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3%—6%,但目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数为1.5%—3%。东北黑土层的平均厚度已经由上世纪中叶的60—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30厘米。


李天来委员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应该落实好这一要求。建议在生产方式上,加大深松技术推广,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渗透能力。同时,加强东北区域的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利用黑龙江等地丰富的地表水系,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对黑土地造成的生态影响加剧。


调查显示,目前黑土区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仍然较低。李天来委员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对深耕、秸秆还田等耕作模式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要推广农民易于接受的秸秆深翻还田、堆沤还田等技术,促进黑土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是乳品企业,不仅有自己的牧场,也种植玉米和牧草,这几年对于黑土地的地力下降感受特别强烈。”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代表告诉记者。


冷友斌代表建议,应建立和落实严格的黑土地保护制度,加大对保护黑土地资源的专项资金投入,如对黑土地保护利用过程中的关键作业环节给予资金补贴,对企业推行生态循环模式的创新技术和项目给予资金补贴。


黑土地不仅要保护,还要“养护”,通过加大有机质投入、秸秆还田等方式,让“变瘦”的土地“增肥”。冷友斌代表建议,国家应大力支持东北地区农畜牧业企业打造用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循环模式,如保障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建设粪污贮存、铺设沼肥输送管道等污染防治示范工程。“以奶牛养殖为例,养殖场粪便与农田秸秆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可以提纯处理,生产生物天然气;同时沼渣、沼液进行分离转化,形成有机肥还田。农业、牧业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一举多得。”


冷友斌代表还表示,应加快建设一批黑土地质量监测网点,对东北黑土地进行勘测和普查,持续跟踪黑土地质量变化趋势,为黑土地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