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儿生活了40多年,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舒心过。街宽了、路硬了、树绿了、灯亮了,夏天连蚊子都少了。”谈起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庞各庄乡庞西村67岁的严明芬大妈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其实,最让严大妈舒心的还是沼气池的普及推广。盛情邀请下,走进她家的厨房,但见窗明几净,四壁如新。
“以前‘烧大锅’,满屋子都是烟。用上沼气后,做饭既方便又卫生。”随后,她又带我们参观了厕所和猪圈,丝毫没有固有印象中的脏乱和异味。严大妈说:“厕所和猪圈里的粪便直接用水冲进沼气池,没有了臭味,连苍蝇都少了。”
严大妈的生活改变,得益于乐亭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统筹观念。该县将农村环境整治与新民居改造、沼气池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健康教育等相结合,实现了改造农村落后面貌与农民生活品质提“齐步走”。
马新庄村村民张宝嘉养猪有一套,但因为庭院养殖却成为邻里纠纷的“导火索”。因为粪便不能及时运出,街坊四邻怨声载道。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影响邻居,甚至整个村庄的形象!于是,张宝嘉将猪场搬到村外的养殖小区。目前,他的养猪场已由庭院养殖时的十几头发展到千余头,经济效益不可同日而语。据了解,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全县每年都有超过200户的养殖户搬出庭院入住小区进行规模养殖。
“自己动手,美化家园”。在乐亭农村,这样随处可见的标语口号已经转变为农民们的自觉行动。柴草出村后,村路通畅了,但遇到下雨天还会泥泞不堪,卫生保洁很难维持。庞西村村民自发捐款30万元,对剩余土路全部硬化,困扰村民们多年的出行难问题迎刃而解;港东村村内原来有两处大垃圾坑,39名党员干部义务出工用了3天时间将其平整完毕,并改造成两个漂亮的街心花园,栽种的花草则由党员们在自家大棚培育免费提供;王潘各庄村成立的“大嫂”保洁队不仅负责村庄的日常保洁,还将服务范围延伸到了防火防盗、安全生产、保护集体资产等各个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爱清洁、讲卫生、讲文明,崇尚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乐亭农民普遍的精神追求,并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一人一巾、两案两刀、生熟分开等城里人的居家卫生要求,也已逐渐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美了环境富精神。随着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兴建,到农家书屋借阅种养业图书,到文化广场跳上一场健身舞,到娱乐室唱一段卡拉OK,到棋盘室来一场智力比拼……已经成了乐亭农民劳作之余的生活常态。
“以前村里什么娱乐设施也没有,电视看腻了,大伙儿凑在一块儿玩扑克打麻将,越玩瘾越大,最后发展成赌博,有的小夫妻因此还闹过离婚。”虽然在城边小学任教,但孟招娣一直住在老家韩坨村。作为一名精通各种文艺形式的“编外村民”,她从村里遴选了若干名文艺爱好者,按专长和爱好对他们进行培训,很快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合唱团……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其中。在刚刚结束的乐亭县“美丽乡村”评选中,韩坨村在众多参选村庄中拔得头筹,其中健身舞蹈队的表演为此项桂冠的夺得增分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