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县的南石城村和花园村均属山区村,充分利用山场等自然资源丰厚的优势,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通过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山区村的改革,并深入开发旅游资源,提高农民的收入。
为了将农村集体资产更好地经营起来,北京市从1993年开始,提出启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撤村不撤社,资产变股权、社员当股东”的改革方向,经过近郊区试点、远郊区扩大试点和全面推开三个阶段,基本完成了村级产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截至2013年6月底,北京市累计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单位达到3842个,其中村级3823个,乡级19个,村级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比例达到96.1%,全市已有320万农村居民成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据初步统计,2012年已完成改制村股份分红总金额23.6亿元,111万农民股东获得红利,比上年增加53万人,增长91.4%,人均分红2124元。
通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得到了更高效的运转和经营,农民实现了足不出村拿工资,领分红。近年来,随着农民股份分红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体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为了更加规范农村集体的“三资”管理工作,北京市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村3824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6.1%,其中实行财务与资金双代理的村2915个,占全市总村数的73.2%。全市已有117个乡镇、2309个村完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任务,完成比例分别达到62.5%和58.2%。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乡村集体经济组织4169个,其中乡级192个,村级3977个。乡村两级集体资产总额4524.8亿元,其中:乡级集体资产1992.1亿元,村级集体资产2532.7亿元。2012年北京市农民人均劳动所得14382元,其中来自乡村两级公有经济的收入2799元,占19.5%,表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一步北京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经营效益。鼓励和支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经营。探索引进职业经理人、产权交易经营等新机制,不断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机制。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强化集体“三资”管理。
“农民组织起来”: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形成合力抵御风险
2008年前后,国家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一起闯市场,北京市平谷区的张涛带领跟他一起种豌豆的农民,成立了“荣涛豌豆产销合作社”。2010年,合作社注册了“荣涛食品公司”,建起1700平方米的封闭式车间,请中国农大的教授做指导,生产豌豆酥。2011年,豌豆合作社给社员的返利是420万元;2012年,因为豌豆酥的投产,这个数字增加到560多万元。“今年的目标是1000万元!”张涛面带笑容,信心十足。
在2006年新农村建设伊始,北京市委、市政府就专门出台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北京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工作。据统计,2007年到2012年,市级财政共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在示范基地、仓储、运输,以及品牌、包装、新技术推广、规范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扶持了400多个合作社的示范项目。
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已经建立了涉及17个部门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了部门联动、资源整合、政策集成、资金聚焦的工作机制。同时,各项配套的地方法规也相继出台。
与此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逐步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探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计划,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培育出300余家区县级示范社,其中:市级示范社达到150家,建立了市级示范社项目库,集成各项扶持政策重点向示范社倾斜,全市共有12家市级示范社获得国家级示范社荣誉称号。有效提升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行质量。
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773个,其中:种植业3585个,养殖业1655个,其他533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成员14.9万名,辐射带动农户46万户,占全市从事一产农户总数的近3/4,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达到61.7亿元。这些合作社的建立,对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强农惠农政策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扶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抓好示范社建设,探索发展乡(镇)村统筹、村间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农民股份合作社,加强合作社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年内启动百家单位帮扶百村、百家企业对接百村、百家示范社联合百村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