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中国杂交稻“全球化”步伐缓慢 专家建议实行开放政策

中国杂交稻“全球化”步伐缓慢 专家建议实行开放政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10-18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574
科学家的困惑

在科学家们看来,尽管国际竞争加剧,但阻碍中国杂交水稻推广的关键因素,在于有关部门对杂交水稻技术出口采取的被动保护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我国目前对于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有非常严格的政策限制,这种现状如不加以改变,我国杂交水稻要大步“走出去”将很难实现。

“这些年,我国一些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探索国际合作及拓展国际市场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障碍仍然是国家杂交水稻种子进出口政策的限制。”上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杂交水稻亲本种子禁止出口;两系杂交水稻杂种种子不准出口;三系杂交水稻杂种种子须通过国内品种审定5年后方可出口。此后,农业部对这一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修改后的政策规定:允许出口国内已审定3年的三系杂交水稻和已审定5年的两系杂交水稻的杂交种种子;允许出口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种子,以用于国外生产制种;不允许三系杂交水稻保持系和两系杂交水稻亲本出境。

“优势明显的两系法杂交稻不让出口,这种现状令人遗憾。”袁隆平说。

此前,湖南省农业厅的工作人员也曾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多年来,杂交水稻技术的国际合作,从国家之间的协议到企业的参与,很多时候是因为我国种子出口限制条款而使双方合作停留在试验或示范阶段,不能进行大面积生产和商业化开发。

李绍清也向记者表示,国内本身政策方面有太多限制,超级稻原则上不能出口。“目前搞杂交稻研究的国家很多,如果别人(比如美国、印度)及时向国际输出,成为新的输出国,我们在时间上就不占优势了。”

“中国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还存在内部竞争的问题,我们在国外做种子销售的公司有很多,但这些企业没有有效整合起来。”朱英国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