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的激进与稳健
最初的克明面业,只有陈克明和妻子段菊香在做。1990年的时候,公司慢慢形成了规模,陈克明开始请亲戚朋友来帮忙。
“当时做面条完全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自己就业解决以后就是解决亲戚朋友的就业问题。那时很多亲戚没有事情做,赚不到钱。所以招人都是照顾亲戚朋友做事。”
陈克明家人在克明面业中的地位,在十大股东中一目了然。陈克明及妻子、弟弟占克明面业61.39%的股份,姐妹陈晓珍、陈源芝各占5.42%。
陈克明和弟弟陈克忠是企业的两个核心人物。在弟弟陈克忠进来之前,陈克明一个人负责所有的事项,包括原料、技术、市场。陈克忠进入之后,陈克明将所有的市场业务都交给了他,自己专门负责企业内部事宜。
“其实我和他很互补,我比较激进,他很稳健。”陈克明毫不掩饰与弟弟的感情。
“三十年来,我都没有被骗过,因为我没有贪欲。”
陈克明用了贪欲这个词,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三十年来,他一直只做面条。
“房地产的有很多来找我的,我都没去做。房地产是很挣钱,但是那个钱我挣不着。说实在的,我没那个能力。房地产是个关系网,要把土地拿到手,把房地产做下来,把各部门的关系梳理好,那不是我的强项。要我去给别人送个礼,做个什么事,我做不来。”陈克明笑着说,“也不愿做”。
“我认为只有我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才是自己的,别人赚的钱都不应该是自己得的。”这是陈克明很信奉的一句话。
尽管在外人看来,克明面业作为家族企业,陈克明在企业经营和投资上也已经很保守。但是在弟弟陈克忠看来,哥哥很激进。
“我弟弟常常泼我冷水,很多事情都是分析的很透彻了才让我去做。每次他提出一个反对的问题,都对我的反思有很大的促进。我会考虑到防范。”
除了上市这件事,一般情况下,对于陈克明提出的发展规划,陈克忠都会先泼冷水让陈克明冷静一下。
“在扩厂建厂房的时候就泼冷水,担心建厂了以后消化不了,要折旧,影响利润。他先比较理性的分析利弊,然后再规划。”
“现在公司每年的增长额稳步在20%到30%之间,在弟弟的节奏上,我是觉得有点慢了,想去冲。但是弟弟觉得,如果冲的太快,当期的利润会下降。”
对陈克明来说,弟弟对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他没有犯错,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从来都不争执,因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公司好,所以兄弟俩最后都能到达到共识。
“有些事,我想做的,他会说慢点再做,比如说我想做软件,上电子信息化,我说现在立马上,他说现在还做不来,慢慢做。他会把风险评估的很好,比较稳健,所以没有犯什么错误。”
十年100亿规划
2012年,克明面业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8.95%,利润总额达到1.0073亿,实现挂面销售量21.7万吨,同比增长13.55%。
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5.6亿元,同比增长18.67%。陈克明还有一个更加宏大的规划,10年内,做到100亿销售额。
为了这个目标,陈克明已经开始了布局。
“现在原材料占主要的成本,受国家控制,国家两次价格上涨,我们也只能跟着长,并且还没有周旋的余地。我就想以后要慢慢的做个调节,有个储水箱,做3、5个月的储备。在涨价的时候不涨那么快,国家的粮食涨了不必要明天就涨价了。”
在此之前,克明面业的原材料全都是找上游的提供商购买。因为这个规划,陈克明给董事会成员做工作。
“他们担心做原料有风险,而且利润不高。我说现在利润不多,以后利润会逐步增多。现在的面粉都可以获得10%的回报。现在是在向上游走,面粉做好了对原材料储备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