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些企业补库意愿不强,但受储备棉投放影响,棉花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明显。据了解,河南棉商、贸易商和经销商库存的地产棉价格相继走弱,其中皮棉3128B价格为18500元/吨,每吨直降300元,但仍比储备棉高出500元以上,仍有下跌空间。国储棉出库销售对市场上质量较好的皮棉冲击很大,尤其是一些整体质量不错、只因为某项指标不符合交储条件的棉花。
近期一些纺织企业和棉商纷纷到新疆阿克苏、阿瓦提等地询价采购,吸引他们的正是被退储和无法整批交储的皮棉,因为这些棉花品质相比其他地区更好,而价格受储备棉投放影响正在下降。品质最好的白棉1、2级目前价格在每吨20000元至20300元之间。赴新疆采购的棉商认为,国家储备棉投放标准级皮棉价格18000元/吨,这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最高价,预计本年度部分级别新疆棉现货价格有望在18000元/吨一线徘徊。
“纺织企业只有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才会大量拍储。现在受储备棉投放影响,棉花收购价、市场销售价格都在下降,市场行情不是往上走的趋势,多数纺织企业不会大量拍储,仍会维持随拍随用的策略。”中国棉花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严防“转圈棉”
“转圈棉”是近年来棉花市场上颇为敏感的一个话题,也是储备棉投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否则投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重破坏棉花市场的秩序。
“转圈棉”是指纺织企业以低价购买储备棉后,未自用而是以较高的价格进行倒卖,特别是将储备棉重新套包、打包冒充本年度棉花交储的行为。
为了严防投放的储备棉变为“转圈棉”,11月28日启动的储备棉投放出台了较为严格的政策,规定参与竞买方必须为列入国家统计局纺纱量统计范围内的纺织用棉企业,参与投放交易需要在交易市场办理开户手续。要求参与者预先缴纳不少于50万元的保证金。而且规定参与竞买企业于2014年3月31日前的最大竞买数量不得超过其4个月的棉花使用量,其中2014年1月31日前的最大竞买数量不得超过其2个月的棉花使用量。
为防止企业利用“转圈棉”交储,今年9月中旬,中储棉就发布了《关于严格规范2013年度临时收储交易企业资格和交储行为的公告》。《公告》要求,直接参与新年度棉花交易交储的企业必须为400型棉花加工企业,或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上级法人,以及租赁、委托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加工棉花的租赁方或委托加工方。
“在今年新棉上市之前,有关部门暂停储备棉抛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防止‘转圈棉’的出现。”王力说。
虽然国家层面屡出政策严防“转圈棉”,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棉花收储价和市场价存在利润空间,就不能完全杜绝这一现象。据测算,如果不考虑相关成本的话,以当前20400元/吨的收储价和18000元/吨的投放价计算,每吨“转圈棉”的盈利空间有2000多元。面对如此可观的利润空间,很难避免一些企业会铤而走险。
如何有效防止“转圈棉”,将成为检验此轮储备棉投放效果的重要指标。
储备棉的由来
1999年国家放开棉花购销价格后,国家通过在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办法,缓解市场因供求、价格波动带来的周期性问题,对于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国家还以竞卖方式轮出储备棉,满足纺织用棉需要,稳定棉花市场。
2010年受国内外棉花减产和市场炒作等影响,棉价暴涨到每吨30000元以上,产棉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都担心棉价大幅波动影响棉农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为了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国家决定将在棉花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从2011年度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
随后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这一政策。这项政策的要点,一是春播前提前公布收储价格和预案,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稳定市场预期;二是由限量收储改为敞开收储,以保证保护农民利益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