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将近十年的高增长后,中国饲料产量在今年出现下降。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中国2013年1~9月饲料总产量为13600万吨,同比下降8.7%。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产量首次出现下降。
禽流感令饲料行业步入“寒冬”
中国饲料产量在过去十年一直保持着8%~10%的高增长率,然而今年情况发生逆转。有关专家认为今年3、4月份禽流感的爆发对禽饲料市场影响很大。以往正常年份,2月以后随着春季来临,饲料企业开始迎来销量提升到黄金时期,养殖户纷纷开始补栏。但是今年由于禽流感的“突袭”产业链上游的玉米、豆粕等纷纷下跌,造成禽饲料产量下降了30%~50%。除此之外,上海黄浦江上的“死猪事件”令人触目惊心,猪疫病也对猪饲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销售量下降20%。申银万国研究报告显示,畜禽养殖业重点公司2012年业绩下滑61.6%,2013年一季度下滑100.2%,至2月下旬,国内畜禽养殖行业已全面亏损。而饲料行业重点公司2012年业绩下滑15.9%,2013年一季度下滑9.8%。饲料行业成本压力增加,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下滑。
其次,国家对三公消费的严格控制使餐饮行业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下滑,饲料行业作为其上游行业也受到了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收入在今年2月份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3%,之后餐饮行业的收入也一直在低位徘徊。而且,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消费支出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饲料行业复苏。
饲料原料进口并未放慢脚步
然而,在中国饲料产量放缓的背景下,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大豆的进口量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3年1~11月中国进口大豆为559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6.62%增幅。USDA本周二发布报告称美国农业部周二公布的12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13/14年度大豆进口预计为6900万吨。
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称,从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间的一年间,美国已与中国签署大豆出口销售合约2600万吨,这也将是中国从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美国大豆进口的历史新高。
此外,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已成常态化,过去三年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中国的玉米进口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小麦进口达368.9万吨,大米则达到231.6万吨。此前的两年,中国玉米的进口分别为157和175万吨。
对于未来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上海汇易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李强认为明年中国饲料行业可能会出现4%~6%的恢复性增长。“一方面疫情的影响会减弱很多,H7N9疫苗研制成功后,再次爆发大规模禽流感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从我国家禽家畜的养殖周期来看,目前种猪的存栏量很高,未来对于饲料的需求量也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