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种业基地变虫窝 南繁检疫靠眼看手摸

种业基地变虫窝 南繁检疫靠眼看手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3-25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429

  检疫靠“眼看手摸”

  其实,南繁潜在的风险远不止于此。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检疫处一位不具名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检疫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繁育的种子一旦从海南岛流出,有害生物将可能向全国各地大规模扩散,会给重要农产品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近年来,南繁基地的面积以20%的增速迅速膨胀。据统计,每年调运出岛的种子种苗多达5000多批次、约3000万公斤。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此时检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检疫是防止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有力手段,在其产生危害前阻断传播渠道,进行销毁。”

  然而,现状却是现有的植物检疫能力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南繁基地需求,育种单位不申报和无证调运(包括调入和调出)现象也很突出。

  “检疫主要还是靠传统的眼看和手摸。”南繁办相关负责人说,人员、设备不足,检测手段落后是检疫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很多育种单位也缺乏检疫意识,没有依照规定到当地部门进行登记备案。”检疫处工作人员表示。

  2012年,南繁制种面积超过20万亩,但申报产地检疫的仅有7万~8万亩,约占1/3。

  “像我们这样的科研机构和大的种业企业都还好,主要是一些中小公司和个人,其占比很大。”朱英国说。

  “今年海南省减免了检疫费,依照目前估算,申报产地检疫的单位可能会增加20%左右。”南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联动机制是关键

  “南繁是一个传播的节点。”南繁办相关负责人指出,如果抓住这个节点,会有效控制和管理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而这需要检疫部门间建立联动机制。

  《通知》指出,农业部组织有关省(区、市)植物检疫机构抽派持证检疫人员,由海南省南繁植物检疫机构统一编队,加强南繁作物检疫检查。

  而此前,南繁的植物检疫主要以省为单位,力量相对分散。

  有专家指出,农业部牵头联合检疫,一方面可解决检疫人员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可加强与各省份间的沟通。“这是在试图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但要两三年才能看到效果。”

  南繁办相关负责人则透露,目前南繁办正在针对《通知》制定具体方案,包括检疫要分几批以及如何安排省份之间的检疫顺序。

  建设南繁育种科研核心保护区,也被视为加快南繁基地正规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保护区就是把面积相对较大、集中和稳定的区块保护起来。”该负责人说,南繁办正在进行核心区划定。

  不过,他同时指出,国家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补偿机制,不能只谈保护,还要考虑如何保障经济效益。“南繁是一种基础性研究,对当地来讲,只有地租和劳务收入,跟其他一般经济作物比,收益很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