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成都市现代农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成都市现代农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4-2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519

整治水渠、新建机井、改良土壤、修建机耕道……在邛崃市牟礼、冉义10万亩水稻规模种植基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陆续展开。在成都,像这样的示范基地有10个,占据粮食蔬菜种植基地半壁江山。目前,全市共建成连片核心示范基地33.5万亩,形成农业示范园区145个、示范基地253个。

而另一个“重头戏”,全长72公里的“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沿线6个县市22个乡镇突出各自特色错位发展,成片推进。其中,粮油生产是重点。

今年,成都又新启动了“6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规划总面积超过20万亩。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市粮食单产水平提高5公斤,稳定提高粮食自给能力;蔬菜年新增产量12万吨左右,在自给有余的基础上,每年保持100万吨以上的外调能力。”成都市农委总农艺师姚光贵说。

在“菜园子”建设上,成都市已建立起34.6万亩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以及90.4万亩水旱轮作蔬菜种植基地,每亩蔬菜一年至少种两茬。全年的蔬菜产量已达530余万吨,不仅保证了成都95%以上的自给率,每年还有100余万吨鲜菜销往外地,保障水平在省会城市中遥遥领先。

每年蔬菜的春淡和秋淡时节,成都还开展区域合作,在攀西、阿坝等地建立了20万亩市外“菜园子”,每年调剂30万吨,弥补季节性蔬菜品种短缺。

即使底子深厚,也不敢大意。今年,成都展开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现有35万亩常年基本菜地基础设施提升水平,建设达标后,市级财政按照每亩8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而且还将建档、挂牌并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菜地产出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菜农的再生产能力也增强了。4月3日,成都锦泰保险公司赔出了今年首笔单户超百万元的农险赔款,获得赔款的都江堰市兴农蔬菜合作社,不是因为遭了灾,而是蔬菜上市价格太低。菜价跌狠了保险赔!2013年10月,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出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此前,成都已经自主开设了水果、蔬菜、水产品、有机农业、猕猴桃、食用菌、杂交水稻制种、小家禽等8个特色小农险。

不仅是蔬菜,“菜篮子”产品的另一重要角色——畜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经过严格的防疫消毒措施,记者走进了都江堰巨星猪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场长杨国琴介绍,不仅猪舍内配套安装了限位栏、产床、保育栏及自动喂料设备、全自动监控系统等设施,而且养殖场还配套建设了一座沼气发电厂和输送沼液的管网。干粪发酵后直接还田或用于优质有机肥生产,尿水、污水等粪污进入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满足养殖场生产、生活所需用电,处理液则通过管网输送到猕猴桃园区。

为了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2012年,成都市启动了生猪养殖场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改造项目,共计投资2亿元。进口的淋浴消毒设备、自动化饲喂线、自动饮水嘴、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升级后的生猪养殖场,这些设备成为标准配置。项目建成后,成都全市种猪存栏能力达2.8万头。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从保生产到保市场,成都对流通环节的关注越来越多。“同类同品质蔬菜较周边传统菜市场价格低20%~30%,猪肉售价比市价最高可优惠10%,部分菜价甚至可下降50%左右。”自2008年益民菜市落地以来,成都市民买菜有了好去处。

成都市益民菜市场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祎介绍,在传统农贸市场,从“菜园子”到“菜篮子”,至少经过7个中间流通环节,而益民菜市建立产销双方最少环节的合作,最终变传统菜贩销售为企业、专合组织销售,实现菜市场农副产品工业化销售模式转变。目前,益民菜市在成都中心城区已建成16家,约占中心城区菜市场总量的12%,日均农产品销量60万公斤,直接服务周边市民约80万人。

今年1月,成都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流通环节是重点之一。《意见》不仅鼓励在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建设以蔬菜销售为主的便民菜店,而且鼓励蔬菜生产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还计划在绕城高速外东、西、南、北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保供大宗蔬菜总体价格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这是成都市“菜篮子”工程的自我要求。葛红林对“菜篮子”工程有着自己的思考:必须系统地对“菜篮子”工程进行制度设计,着力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

在有“南方菜都”美誉的彭州市,一个立足西南联动全国面向世界,融农产品批发、加工、物流、进出口贸易和电子商务平台于一身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在形成,日均蔬菜交易量达9000余吨、水果交易量达2000余吨。

一个旨在反映四川、甚至全国蔬菜行情的晴雨表也被构建起来。2013年11月1日,蔬菜价格彭州(雨润)指数正式启动运行,共包含白菜、甘蓝、莴笋、土豆等50余个品种,使彭州正在成为西部的蔬菜价格中心、蔬菜集散中心、蔬菜信息服务中心,也凸显出都市现代农业服务大都市生产、生活的特性。

拓展功能——

成都农业突破生产功能的局限,实现经济、生态、科教、休闲、服务功能叠加,价值延伸,效益倍增,为都市现代农业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棠花、梅花、玉兰花、樱花、桃花、油菜花竞相开放,到处洋溢着浓浓春天的气息的成都,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其实,并不止是春天,贯穿全年的成都乡村旅游,月月有看头,季季有节庆。

成都人享受生活、亲近自然的性格特征推动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大发展。早在1987年,全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开业,开启了都市休闲农业的先河。

农科村距离成都仅20多公里,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依托传统花木产业,引入了旅游的理念,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乡村人文资源发展成为游客提供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观光、娱乐、劳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服务的经营实体,奠定了其在中国乡村旅游上的特殊地位——中国农家乐发源地。

借鉴农科村“农家乐”模式,成都周边乡村纷纷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如温江、双流、龙泉驿、锦江区等地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农家乐”的地域范围逐渐从近郊区向远郊区扩展。

2003年,锦江区三圣乡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整体规划设计,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开发,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一推出便大获成功。

“五朵金花”的成功给了成都更大的启发——乡村旅游离开了特色产业支撑和乡村文化的注入,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稳定持久的发展。至此,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开始成为发展成都乡村旅游的重要着力点。

成都市农委副主任潘斌说,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三产互动”、“以旅助农”,成都乡村旅游产业担起了农民持续增收和构建新型城乡旅游形态的重任,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和产业效益倍增。

为此,成都市根据各地农业产业的区域差异,指导各区(市)县依托特色产业,根据集中连片、产村相融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业产业支撑农家经济,以旅游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龙泉驿区柏合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镇青城红阳猕猴桃、青城绿茶基地等一大批依托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长起来,成都都市休闲农业驶入快车道。

经过20多年发展,成都乡村旅游经济腾飞,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丰富,效益节节攀升。201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89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43.6亿元。到乡村休闲度周末假日,已完全成为爱玩、爱耍的成都市民都市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是成都对农业文化、生态价值的实践。成都市统筹委规划建设处处长李忠说,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农村特色、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保护林盘、田地、沟渠、水体等现有生态资源体系,体现田园风光和生态本底,展现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农村风貌。“花香果居”、“荷风水村”——这些拥有美丽名字的新农村综合体,在建设之初就嵌入了休闲服务和生态文化的因素,既顺应了保护环境、倡导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成都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域,也正是乡村旅游重点区域。成都构建起“以旅促农,农旅一体”的新型城乡旅游格局。正在建设中的“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更是一次大手笔的尝试。根据规划,将对全长72公里、连接成都市区、双流、新津、邛崃和蒲江的快速通道——“成新蒲”快速路沿线的形态、生态、文态进行整体提炼,按照“生态优先·产村相融”的理念,打造成为四季有景、四季可游、文化多元的“全国统筹城乡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全市乡村旅游目的地”。

随着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成都对农业的认识不断深入,农业的功能逐渐丰富起来。谢瑞武说,传统“赏花摘果”的农业观光旅游已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对农业的期待,成都开始尝试挖掘农业的文化、生态、科普、服务价值。

在彭州市的种都蔬菜科技博览园,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园内展示着中国和世界顶级的17大类1000多个蔬菜品种,其中80%属自主研发,光成熟的辣椒品种就有40多个。在其占地1000亩的育苗中心,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控制、加温及供水系统都让人称赞。成都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不断刷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的参照坐标。

在彭州市濛阳镇桂桥村,由四川种都种业与成都市政府、彭州市政府共同打造的种都蔬菜主题公园已经开门迎客。园区负责人喻剑伟介绍,园区占地共3000亩,规划总投资达3亿元。园区功能还在拓展,不仅将成为高端育种的孵化基地,而且还将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普教育、蔬菜认种认养、都市阳台蔬菜研究服务等诸多功能融于一体。

如今,成都传统、单一、低层次的农家乐正向园区、景区和综合体模式发展。2013年4月,彭州市鹿鸣开心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挂牌成立,41岁的老板吴介川是彭州市首批培训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农场占地500余亩,建有水产养殖、蔬菜瓜果种植、珍稀植物科普、休闲观光娱乐四个功能区。目前,邛崃、彭州等地出现越来越多的可参观农场、主题菜园等,这也将进一步促进成都市农业的创新发展。

登高望远,扬帆快航。历史机遇的契合,开足马力的发展,让成都站上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主轴的全新点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