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中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50%

中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5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5-1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295
导读:  5月16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资源基金联合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供给保障高层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

  5月16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资源基金联合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供给保障高层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专家指出,中国仅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隐忧,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耕地肥力下降明显。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加深,实现粮食供给的压力增大,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难以改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形势更加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艰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强调,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供给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在华北、东北很多地方,种小麦、玉米、水稻,普遍采用地下水,已经突破125米的警戒线。如果花这样的代价,保证主粮供给的话,意味着牺牲我们下一代人的利益,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考虑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介绍,基础地力是指不用施肥的时候农田靠本身肥。我国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有50%左右,而欧美国家是70%到80%。由于对耕地过度索取,近10多年,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下降了5%,东北的黑土地效率也一直在下降。

  另外土地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影响着粮食安全。专家认为,若能够科学种植,采取科学施肥,改善土壤,中国粮食产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