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复兴镇中棚村三联村民组的徐春爱2013年注册了自己的家庭农场,今年,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养羊规模、发展立体生态种养殖,示范带动身边更多的贫困村民致富。
2014年3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中棚村三联村民组,在离村不远处,有一个170亩的杨树林,树林底下是成片肥绿的牧草,400多只波尔山羊在牧草上欢快地蹦着、跳着。这些都是徐春爱的身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徐春爱听说后,立马向镇里申请注册了家庭农场。
2006年,徐春爱在村里承包了1700亩地,准备全部种植速生杨树,发展木材加工。后来,树林间长起了深深的杂草。“杂草怎么办?要处理掉啊,要不然会影响杨树生长,”他说,于是他便在树林间养起了100多只波尔山羊。就这样,徐春爱不仅成了该村的林场主,也成了该村的羊倌。
养羊比种树收益来得快,但是风险相对也较大。2009年,徐春爱养的400多只波尔山羊全部患上了山羊痘病。他说,“病来如山倒,死了一半多。我请来了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教授帮忙,这才终于搞清病因减轻损失。损失30多万啊,不是小数目。现在好了,有了家庭农场政策的帮扶,我们更有信心了”。
2013年注册家庭农场后,徐春爱在中棚村扩大了自己的养羊规模,达到1000只,此外,他还在该镇的江州村放养了400多只波尔山羊。这年,在徐春爱的带动下,中棚村的数户贫困村民也加入了徐春爱的养羊行列,形成抱团效应共同致富,波尔山羊肉远销广东、山东及长三角地区,乡邻们都有了好收益。
面对记者的采访,徐春爱说,今年,他计划充分利用家庭农场的相关帮扶政策,进一步扩大山羊养殖规模,再在杨树林里发展一些立体生态种养殖,以带动更多的贫困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