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广西打造100个特色名镇名村

广西打造100个特色名镇名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6-23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234
导读:擦亮山村致富名片山歌对唱、壮族舞蹈、投绣球在广西宜州市刘三姐家乡马山塘屯,精彩的民间艺术吸引了游客参与。每逢节假日,村民覃...

擦亮山村致富“名片”

山歌对唱、壮族舞蹈、投绣球……在广西宜州市刘三姐家乡马山塘屯,精彩的民间艺术吸引了游客参与。每逢节假日,村民覃永良的“壮人阁”餐馆生意火爆:“村里旅游一天天热闹,生意越来越好了!”

2011年以来,广西实施特色名镇名村建设,一批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特色的名镇名村脱颖而出,乡村旅游旺了起来,群众腰包鼓了起来。

项目带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过去马山塘屯缺少产业开发,虽有刘三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乡村游没成气候。

结合特色旅游名村建设,马山塘屯进行了全新规划:建起民族风情台、河岸竹林等设施,打造集民俗风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如今,来自南宁、柳州等地的游客一拨接一拨,带火了这个原本寂静的小山屯。村民黄金莉说,“忙完农活后,参加刘三姐民俗风情表演队演出,一年有7000多元收入。”

特色名镇名村“特”在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说,通过政策倾斜支持,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点带面提升农村产业水平,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十二五”期间,广西将打造100个特色名镇名村。

各地坚持规划引导,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100多个,优先安排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理顺产业发展思路。

“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

在平乐县大塘口村,广西水利电业集团公司投入280万元进行改造建设,村民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自治区29个部门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投入机制,整合各种涉农资金,按菜单式安排资金和项目,集中投入,建设一个,显效一个。目前,广西特色名镇名村建设累计投入12.56亿元,完成建设1319个村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项目。

基础设施支撑,造血功能增强,产业发展有了强劲的“底子”。北流市罗政村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建起了优质果苗、水果、油菜花等基地,发展内生动力充分释放。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定村,村民韦小敏既搞种植,又是上班一族。“农活闲下来,就为公司编织,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元左右的工资。”这个人均耕地不足0.7亩的山村,以竹藤草芒编织产业为主导,打造广西工贸特色名村。目前,村里落户9家规模以上编织公司,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

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区域布局。桂林市鲁家村依托当地豆腐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商居一体化,农民纷纷洗脚上田,从事商业、旅游等生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