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相信科技,玉米亩产 959公斤

相信科技,玉米亩产 959公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0-18  浏览次数:293
导读:快看看,卢站长的信息发过来了,实打验收,咱家棒子亩产959公斤!10月10日,在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四角岭村,站在地头,德程家庭...

“快看看,卢站长的信息发过来了,实打验收,咱家棒子亩产959公斤!”10月10日,在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四角岭村,站在地头,“德程家庭农场”主耿洪强笑开了花。

看着儿子的笑脸,今年86岁的老父亲耿兰成说:“不容易啊!一开始,咱听县里专家的,玉米棒子种得密,庄里不少老爷子说不打粮食,他是顶着压力干。这下好了,咱村里哪见过这产量,到下年,一准全都栽得密了。”

耿洪强所说的卢站长,是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卢立鸿。“今年,在遭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玉米能拿到这个产量,真没想到。”他说,“分析起来三点原因,一是耿洪强是村里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相信农业科技,放手让我们干;二是咱们选用了鲁单818等耐密植的品种,推广了单粒精播、一次施用缓控释肥、一增四改、一防双减、喇叭口期授粉、适当晚收等成套技术;三是耿场主打了几口井,关键时刻浇上了水。”

卢立鸿熟悉这里,是因为这片地是农业部(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攻关田,是500亩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技术集成示范区,是玉米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项目区,他是这里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这是咱县里这几年农技推广的思路,与发展较好的合作社或开明的家庭农场主合作。一是他们接受技术能力强,二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三是整合项目集中投入,放大项目示范带动效应。”在该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农业局副局长王安国介绍。

“你看,这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了。这农技推广项目实施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结合,效果好、见效快。这片丰收的玉米地,这959公斤的产量,就成了咱农技推广‘招牌’和‘灯塔’,很快就能照亮周边的农民。”卢立鸿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