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桑枝种菇 变“柴”为财

桑枝种菇 变“柴”为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0-18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94
导读:马山县金钗镇以养蚕著称,往年蚕农将养蚕所剩的桑树枝砍下当柴烧或丢弃田间焚烧,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近两年来,该镇将往年...

马山县金钗镇以养蚕著称,往年蚕农将养蚕所剩的桑树枝砍下当柴烧或丢弃田间焚烧,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近两年来,该镇将往年当柴烧的桑枝制成食用菌菌包,种植秀珍菇,改变了该镇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局面,增加农民收入。

打开新思路  延长养蚕产业链

马山县桑蚕种植面积2.9万亩,大部分集中在金钗镇,近几年,随着养蚕效益好、价格高,农户养蚕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但金钗镇农户主要经济收入仍来于养蚕,其它高效益农业种养殖项目却一片空白,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户增收遭受限制。为破解这一难题,作为引领金钗镇蚕业发展的马山县金宜桑蚕专业合作社在积极寻觅着新的项目。金宜桑蚕合作社负责人通过外出考察发现,桑枝可用来制作秀珍菇菌包,每年每亩桑园约有3000斤桑枝,若用来制作菌包,一年下来,一个菌包可产1斤左右秀珍菇,1斤秀珍菇市场批发价格为5元一斤,若号召养蚕户将废弃桑枝作成菌包,种植秀珍菇,增收则水到渠成。

桑枝种菇初显效益  蚕农种菇积极性日益高涨

2013年,在马山县农业局的指导帮助下,金宜桑蚕专业合作社依靠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下拨的财政资金支持,结合自身投入,进一步更新改造了桑枝食用菌设备,生产食用菌的机械粉碎、原料搅拌、高温消毒、自动装袋等生产流程技术日益成熟。使用最新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生产菌棒,菌棒成活率达到95%以上,生物转化率达到100%。金宜桑蚕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加农户”模式,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现在,每天种植出来的食用菌产品供不应求。据统计,去年1月份至今年5月份,已收获桑枝食用菌20多万公斤,产值约120多万元,预计今年全县桑枝食用菌产量达50多万公斤,产值约300万元,当地蚕农对桑枝食用菌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也进一步达到了农业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的目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