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承载着高原的豪迈,背负着古老深邃的文明,以百折不挠的气概,一泻千里,一路欢歌而来。金色的稻田与荟萃的群山,累累的果实与山花烂漫,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云县,这块神奇而绚丽的土地,已经吹响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号角,特色农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云县本不靠海,但他们却借波涛汹涌的时代之潮,顺势而动,合力而为,云县特色农业扬帆正劲!
在转型发展越来越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市主要山区农业大县和传统农产品生产大县,云县长期以来一些传统农业曾经有过的辉煌已是风光不再。但是今天,这片澜沧江畔的美秀之地,正积极融入省、市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大潮,以发展核桃、畜牧、咖啡、甘蔗、茶叶、烤烟、生物药材、澳洲坚果等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战略,颇为引人注目,由这些主导产业所构成的产业优势以及云县独特的地域优势,正在日益凸现。他们在特色农业上作文章,换来的成绩单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排名第一;2013年荣登全省129个县(市、区)“三农”考核榜首;荣获2013年云南省“三农”发展先进县贡献奖……
之一,巩固提升核桃产业:“来,尝尝刚摘下来的新鲜核桃”
在茂兰镇温平村,支书字正华把我们领进路边的一片核桃林,大树枝繁挂满果实,小树叶茂茁壮成长,煞是让人兴奋。男人们在树上敲打核桃,女人们在树下收获。路边已经堆满了用网袋装好的新鲜核桃,绿中带着青。外地前来收购鲜果的车辆就等在路边,一位来卖核桃的大姐告诉记者,这里大约有两吨左右鲜果,每斤收购价3元左右。记者问这样卖划算吗?大姐说,还可以,这样省工省时……之后,我们来到路旁的一户农家,主人字绍军,50多岁,他家院子里已经堆满了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核桃,他告诉记者,他家有100多棵核桃,挂果的全部采收后能卖3万元,他边说边捧上核桃,“来,尝个鲜果……”我们见他脸上挂满了笑容,也打心眼里为他高兴。眼下正是核桃采收季节,云县的大小集贸市场、村庄公路沿线,到处可见群众或人挑或马驮或摩托车、拖拉机运输,大量核桃走出大山、走进大市场。
2013年云县山区半山区建成核桃基地152.43万亩,其中挂果39.51万亩,产量2.29万吨,实现产值3.8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2%。2014年,全县计划新增核桃种植6万亩。“到2016年,高标准建成150万亩泡核桃基地,实现核桃产量达10万吨以上,产值达20亿元以上,努力把云县打造成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
之二,标准化规模发展畜牧产业:“政府扶持、企业带动,搞畜牧业有奔头”
我们从云县农业局了解到,云县以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和云县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庄园建设项目为依托,正在加快推进一批以生猪、肉牛、山地鸡为重点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以期带动畜牧产业做大做强。隶属于澜沧江酒业集团的云南山水农牧集团,位于云县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庄园内,下设饲草、生态养殖、黄牛良种改良扩繁、食品加工、生物有机肥加工、饲料加工等7个全资子公司。集团2012年破土动工建设,总占地面积1106亩,预计总投资9.7亿元。截至2014年2月已完成投资3.96亿元,完成项目总投资40.8%。在集团场区记者看到,已建成的标准化厂(场)房及专业设备正在投入使用,集中饲养的国内外优质肉牛膘肥体壮……但是我们越看,心中疑问越多:怎么很少见到工人,怎么能生产出这么多产品?细聊之后才知道,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的模式运作,而且采用的都是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仅幸福镇一带,公司就有许多养牛合作社、饲草采收点,不仅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厂里的工人95%以上都是在家门口打工的当地群众。集团总经理张再学介绍说,整个农牧集团项目2017年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农民每年可增加养殖收入6.8亿元,带动就业1000多人。
2013年云县在头道水至羊头岩和爱华、幸福、晓街、茂兰四乡镇生态脆弱区建设饲草饲料基地1.5万亩,全县共存栏大牲畜17.4万头,出栏3.09万头;生猪存栏60.61万头,出栏肥猪81.03万头;实现肉类总产量6.932万吨。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4.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8.6%,为此,云县出台了推进畜牧业跨越发展奖励措施,养牛大户王国锋家,去年就得到扶持资金20多万元。他说,这样的政策好,干着有奔头。
“到2016年,全县生猪存栏达100万头,大牲畜出栏达5万头,山羊存栏达12万头,家禽出栏达400万羽,肉类总产量达1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20亿元,把云县打造成临沧第一的优质畜牧业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