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云县传统农业再展特色魅力

云县传统农业再展特色魅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1-04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次数:463

之三,集约化发展甘蔗产业:“种甘蔗,只要能赚钱,心里就甜”

甘蔗在云县是个传统“老产业”,年年种、年年砍、年年价不同,因为价格的不稳定,曾几何时,打击了蔗农的积极性,这个产业也“几度风雨几度秋”。许绍聪说,价格我们决定不了,但产量我们可以想办法提高,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建成单产达6吨以上的中高优蔗园18万亩,实现甘蔗农业总产量120万吨以上,产值达6.3亿元。为此,云县按照“强化政府主导、突出龙头扶持、推进部门服务、引导蔗农自愿”的思路,切实推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化发展。2012年完成幸福糖业公司等技改扩建,企业加工能力扩大。2013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农业总产量均有大幅增长,实现甘蔗农业总产量66.03万吨,农业产值2.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

记者在幸福、茂兰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现在蔗农最怕的是汗滴蔗下土,一年白辛苦。茂兰镇党委副书记李斌说,蔗农最希望的就是甘蔗产量高些,价格靠谱些,不要大起大落,伤了他们的心。面对甘蔗产量低、价格低(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云县计划在稳定甘蔗种植面积18万亩的基础上,新增加高优蔗园建设10万亩,以提高单产增效,让老百姓得实惠,此举直指蔗农期盼“只要能赚钱,心里就甜”。面对辛勤劳作的蔗农,望着蓝天白云下的“绿色”,我们发现,这个甜蜜事业,正在走着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之路,更是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之四,专业化发展茶叶产业:“云县的茶,一片叶子当钱花”

临沧是一个产茶大市,近些年来,临沧茶名气越来越大。云县澜沧江茶业公司、龙润集团天龙生态茶业公司、云县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产品,更是享誉中外。许多外来客商评价,云县的茶叶原料纯正,茶企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保证。澜沧江茶业公司的“原生茶”,一改传统“味道”,独秀茶天下,赢得市场广泛好评,被越来越多的时尚消费者青睐。云县以这些龙头企业为依托,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头戏来唱,以中低产茶园改造为重点,按照专业化发展要求,做大做强茶叶产业。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8.88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41万吨,茶叶农业总产值3.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4%。记者看到,在乡镇集市、在农村“茶叶初制所”、在农户房前屋后,茶叶似乎无处不在,那绿油油生长的茶园,更是充满希望、充满生机。正带领群众在核桃树下采茶的温平村大学生村官李跃英告诉记者,茶是当地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这些年茶叶价格好,茶农们得到的实惠也多,种茶的积极性很高。广东茶商肖邦对记者说,他多年来一直关注云县茶,并与云县茶企、茶农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从中获益颇丰。云县澜沧江茶业公司刘少虎说,云县的茶农是把树叶子当钱花,过去茶农家里柴米油盐以及日常开销靠茶叶收入,现在盖房起屋、购买农机等,也都是茶叶换来的钱。

在茶农、茶企、茶商都获益的形势下,云县锁定的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茶叶面积稳定在15万亩,建成单产50公斤以上高优生态茶园8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5万吨以上,产值达8亿元以上。如此专业化发展茶叶产业,是云县绿色崛起、产业强县的又一次发力。

记者微评:把“传统”做成“特色”

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传统农业至今仍在低起点、低产出、低效益中吃力前行。面对汹涌而至的产业转型发展浪潮,如何把传统农业做大做好做优做出效益,云县在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突出“传统”这个优势,避开“结构单一、效益低下”这个短板,以“特色”为抓手和突破口,将发展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写在了澜沧江畔大地上,这是一着敏锐的“先手棋”,它带来的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在此破局的有益启示和鲜活实践。这种启示,预示着抓住机遇的云县将迈开大步,一路向前;这种实践,虽然尚不完全臻熟,但却是临沧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的良好开端。从这个意义上说,云县交出如此答卷,值得击掌而励。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