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循环农业技术让养猪场变“公园”

循环农业技术让养猪场变“公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1-18  浏览次数:317
导读:养猪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臭气熏天,然而采用了饮污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污水净化处理的三分离一净化循环农业技术,不仅使畜...

养猪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臭气熏天,然而采用了饮污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污水净化处理的“三分离一净化”循环农业技术,不仅使畜禽养殖零污染,还使猪场周围成了村民的小公园。

11月4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农业部循环农业建设培训班,来到宜兴市万石镇南漕村新坤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刚走进开阔的公司大院,就看到硕果累累的橘子树和开着淡蓝色花朵的水葫芦,一旁的池塘边有人在悠闲地钓鱼,这样的场景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有一个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养殖场。

据江苏省农业环保站吴昊介绍说,一头猪每天的排泄量相当于6—7个人。如果将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极大的污染。该公司的董事长杜小坤从2000年开始养猪,曾经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处理猪粪,导致整个养猪场恶臭难耐,周边的村民意见很大。后来,他在农林局专家的指导下,采用了饮污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污水净化处理的“三分离一净化”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猪粪污染的问题,还将处理后产生的干物质用作农作物的有机肥料,沼气则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免费供给全村农民使用。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来浇灌作物和果树,还有部分沼液用于养鱼生产。这样既处理了畜禽废物,又省下了种植成本,还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可谓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

因为采用了循环农业技术,新坤兴公司55亩的生猪养殖区几乎没有异味,180亩的种植区种植着稻麦、蔬菜和果树,以及用于净化污水的睡莲、水葫芦等多种水生植物。鱼塘还设有喷泉,既能增加水的曝氧量,同时又形成了一道景观。“村民们晚饭后都喜欢来散步,大家都把这儿当成个小公园了。”杜小坤自豪地说。

据悉,此次培训班由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主办,有来自16个省的农业部门代表参加。培训班还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向代表们深入分析了循环农业的宏观政策,讲解了农户庭院式、产业园区式、区域循环式等多种循环农业经典技术模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