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家庭农场变废为宝打造循环经济模式

家庭农场变废为宝打造循环经济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4-16  浏览次数:291
导读:在两当县站儿巷镇一家家庭农场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走进农场,工棚里一个工人正在机器前忙活,他把木头碴子倒进机器,经过...

在两当县站儿巷镇一家家庭农场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走进农场,工棚里一个工人正在机器前忙活,他把木头碴子倒进机器,经过几道程序,木头碴子就变成了坚硬的木炭。

据了解,这个家庭农场是两当县林下经济示范点,这个示范点主营土鸡繁育、袋料香菇和机制木炭三种产品,三种产业相互依存,循环发展,是典型的家庭式循环经济模式。

这个家庭农场的主人是农民陶志有,农场主营土鸡的繁育、养殖及销售等,同时,发展香菇产业和机制木炭。最为惹眼的还是整齐排列的鸡舍,这里有孵化舍、育成舍、饲料加工室等,陶志有说,正常情况下每年可繁育肉鸡仔20万只,收入上百万元。

利用空闲土地,陶志有建了12个香菇大棚,可育8万袋香菇。为了卖个好价钱,陶志有将香菇分级出售。上等的香菇直接出售,“上等香菇直接在棚里摘出来就可装筐出售,价钱也高,烘干再卖就划不来了。”据陶志有介绍,等级低的香菇烘干之后“全身都是宝”,就连香菇的根儿也能卖钱。“这些根,厂家收购回去可做方便面的调料袋。”陶志有拿着烘干后剪下来的香菇根对记者说。这样,陶志有的香菇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香菇菌棒注几次水就不能再用了,“菌棒不能用,怎么处理”成了陶志有思考的问题。考察了多地的生产模式,陶志有给菌棒找到了“归宿”——制作木炭。“这样一来,我的香菇种植就不会产生废料了。”陶志有高兴地说。利用废弃的菌棒制作机制木炭成了陶志有的特色产业,在农场靠墙的一角,制作木炭的机器不停地转动,一道程序一道程序地压制着菌棒,一根根腐朽的菌棒最后变成材质坚硬的烧烤木炭,销往周边地区。

陶志有的家庭农场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