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独门秘籍养马蜂

独门秘籍养马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4-22  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次数:387
导读: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强,俗语都说千万别捅了马蜂窝,一般人都是敬而远之。可清流县里田乡廖坊村的邓...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强,俗语都说“千万别捅了马蜂窝”,一般人都是敬而远之。可清流县里田乡廖坊村的邓月明,一位30出头的农妇居然养起了马蜂。

在离村子10来公里的山上,有两间20平方米不到的砖头小屋,这便是邓月明的养殖基地。门口一排木桶,里面驯养着蜂王。怎么没有看到马蜂?邓月明说,现在马蜂都搬到山上,埋到泥土驯化。

马蜂蛹是一种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用昆虫,以吸食蜂王浆、蜂蜜和花粉等发育而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吃蜂蛹的人越来越多,产品经常供不应求。一些山区的农户便争先恐后去山里烧马蜂窝,抓蜂蛹和幼虫去卖。结果,山上的马蜂越来越少。去年,邓月明在中央7套致富经栏目看到云南有农户养殖马蜂致富,便萌发了养殖马蜂的念头。

去年8月,邓月明亲自到云南保山向一位经验丰富的马蜂养殖户学习技术。学成回来后,她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与丈夫一道到山里捕捉野马蜂进行人工交配培育蜂王种苗。

邓月明把抓来的马蜂先按雌雄进行分类,再分别放入驯蜂大棚里,喂养一星期左右,将体质弱的野蜂淘汰,而后将体质健壮的雌雄蜂引进同一大棚。发情期的雌蜂尾部性腺散发出的气息,常会吸引雄蜂扑到雌蜂身上交尾。邓月明得在此刻,急速伸手过去,将正在交尾的这对马蜂,轻捏在手里,再放入另一大棚,最后放入过冬木桶。初次尝试,邓月明成功培育出100多只蜂王。

今年2月,邓月明将过冬的蜂王取出,将其放入大棚,喂食一星期,再次进行驯化,挑选出其中50余只蜂王放入木桶进行筑巢。巢筑好后,50余个蜂王陆续开始产卵,产卵后18至25天左右,蜂巢就会封口,卵在巢里孵化变成职蜂,此时蜂王便不必再出来觅食,安心在巢里继续产卵,觅食的任务交给了职蜂,待职蜂发展到七八只的时候就把蜂巢移养在山上。

“在山上选择蜂巢很讲究,通常需要在原始的灌木林,且位置要向阳。”邓月明说。清流森林覆盖率高达84%,是理想的养蜂场所,这里大多是原始森林,远离村庄人群,安全有了保障。将蜂巢移到山上之前,邓月明在事先选好的地方,挖一个洞穴,架上木棍,将装有蜂的木桶埋在地里,木桶底部开个小洞让蜂能出入觅食。

养殖马蜂成本投入不大,关键靠技术。邓月明介绍,马蜂一年可采收蜂蛹3次,一窝蜂收40公斤蜂蛹不成问题,按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160元计算,仅蜂蛹收入就有6000多元。除了蛹,成蜂也是宝,将它浸泡在高度白酒中可防风湿,一窝蜂至少有成蜂3000只以上。前不久,有客商以每只活蜂2.5元的价格与邓月明签订了合同,这可比蜂蛹收入还高,算下来,一窝蜂一年就有1万多元收入,邓月明今年养的40窝收入可达50余万元。

马蜂养殖经济效益丰厚,还对生态起到保护作用。当地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廖土发告诉记者,马蜂主要以害虫为食,有养马蜂的地方,虫害就少,不少林木得以保护,粮食也不会受到害虫的侵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