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简约的装束,一脸淳朴的笑容,娇小的身躯里似乎潜藏着无限能量。赴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归来的金玉琴说:“我只是在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和其他劳模相比,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富民兴村是我永恒的梦。”
在安徽黟县洪星乡红光村一带,金玉琴的名字可谓老少皆知。不单因为她是从贵州远嫁落户的布依族姑娘,还因为她创办了全县首家少数民族私营企业,带动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洪星乡是黟县的竹子主产区。打小就天天与山林为伴的她,萌生了创办木制品加工厂的念头。初步摸清当地木竹原材资源、市场行情、产品结构、销售情况后,金玉琴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少数民族个私企业——黄山市黟县金元木竹制品工艺厂。
企业初创时,发展并不顺利,既有过订单匮乏的无奈,也有过货款被骗的经历,还遭遇过车祸死里逃生,但金玉琴挺过来了。她把一个人员不到10人、年产值不到10万元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厂,发展成目前有员工100多人、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木制品加工企业,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和江、浙、沪及其他周边地区,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每年公司招工时,金玉琴都要公布一个特殊条件,那便是家庭困难户、勤劳而致富无门者、少数民族和残疾村民优先招收。公司在村里收购的木材,单价比市场价高出50元左右。
自家富带动乡亲富,金玉琴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拥戴。2011年,金玉琴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金玉琴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依托村级林场等集体资产,通过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拓展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发高山生态多元养殖,养殖黄牛、山羊和土鸡,为农村贫困家庭和贫困妇女增加了就业机会,帮助和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如今红光村已成为“笋干加工专业村”“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出现了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从贵州大山深处走来,在皖南山区落户生根,改变的是生命的轨迹,不变的是对绵绵青山绿水的眷恋。“为了乡亲们都能富起来,我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金玉琴的谈吐一如她的为人,朴实而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