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从6月10日召开的“2015首届中国优质麦产业发展论坛”上了解到,随着面粉、食品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需求的不断提升,国内优质麦供应缺口凸显,与会专家呼吁加速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扩大优质麦种植面积,以满足加工企业的优质小麦用麦需求。
我国是全球小麦生产第一大国,但优质小麦供给却略显紧张,2014年国内优质小麦价格曾一度飙升至1.6元/斤以上,不少面粉和食品加工企业纷纷入市抢粮。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荷指出,在我国年度约11万亿元的食品工业产值中,以小麦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加工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小麦大国优质麦的缺口却很大,说明我国的小麦生产与食品工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在1.2亿-1.3亿吨之间小幅增长,但优质麦的种植和产量有减少趋势。优质小麦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国家食物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魏益民教授在论坛上表示,我国小麦的总产量和消费量基本持平,甚至略有盈余,但每年约200万吨的优质小麦进口,主要是为了满足加工企业的需要。因此,优化品种、扩大优质麦的种植面积比例是当务之急。
与会专家认为,小麦的优质化之路需要优生优育并重。优生,即选育更适合食品加工和现代消费需求的小麦品种,包括形态、口感等;而优育,则是选择更适宜的种植区域,充分利用优势土壤、气候等条件,生产更多的优质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