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北京适度规模恢复“京西稻”种植

北京适度规模恢复“京西稻”种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6-15  浏览次数:281
导读:传承农耕文化保护种质资源建设稻田湿地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稻田,农民三五成群,弓着腰、赤着脚,用传统的插秧方...

传承农耕文化保护种质资源建设稻田湿地

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稻田,农民三五成群,弓着腰、赤着脚,用传统的插秧方式将一株株水稻秧苗栽下。这里是北京最后的稻田。记者从海淀区农委获悉,为传承农耕文化,保护种质资源,建设稻田湿地,让广大市民找回记忆中的老味道,该区将适度规模恢复京西稻种植。

京西稻特指在北京海淀种植的水稻,并非品种概念,其种植历史已有千年,京西稻稻作技艺被评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植面积一度达到十余万亩。然而2000年以后,由于水资源匮乏,海淀区种植结构大幅度调整,水稻种植以每年1~2万亩的面积锐减。为保护这一面临消失风险的农耕文化遗产。

今年,京西稻在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东马坊、上庄和常乐等村及西北旺镇永丰屯村、四季青镇玉泉村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亩左右,栽植的新老品种共30余个,其中既有“越富”等主栽品种,也有新近培育的“上香一号”,还包括康熙、乾隆年间的“胭脂稻”“紫金箍”等珍贵历史品种的展示。

在保护和推广京西稻文化方面,近年来海淀区通过设立耕读文化园,举办插秧节、收割节等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前来体验。2014年,该区农委、农科所制定了京西稻保护性种植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京西稻品质为核心,以稻田生态景观与标准化生产为着力点,打造集优良生态环境、优美农田景观、优质水稻产品为一体,融合传统农耕与现代技术的优质高效示范田、优美景观生态田、优秀农耕文化展示园,成为融农业、旅游、文创于一体的高端农业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