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正稳步推进,农业应藉此乘势而上。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北京、天津作为特大都市,需要进一步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的瓶颈;河北作为农业大省,邻近京津两大都市圈,既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保障都市农产品供应的后方基地。两市一省的垦区和企业正借助这一国家战略蓄势待发,在现代农业发展合作上,力争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搭乘“一体化”快车,农业应先行
近年来,北京、天津的都市型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农业占比毕竟是很小,农产品供应不足;而河北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如何确保特大型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和安全问题,如何让环京津的河北农业“近水楼台先得月”?业内人士认为,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中,农业应先行,而农垦可利用集约化程度高等优势“捷足先登”。
农业生产布局要及早设计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在近期的一次调研中发现,有三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京津冀一体化架构下的农村、农民。
一是农民收入不均衡,虽只有一路之隔,可北京农民和河北农民的平均收入相差超过2倍;二是水资源分配成问题,为保证北京供水安全,控制北京上风口、水源上游的张家口和承德,不许有污染的工业,“甚至不许种水稻,因为水稻用水”;三是大气污染导致农业生产的问题。
陈章良说,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农业应该走在前面。为解决上述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就该及早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规划,确保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用集约化园区替代条块分割
业内人士建议,应通过京津冀一体化顶层设计,将河北靠近北京的14个县,做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园区,而非小块生产经营,可以考虑建设50~100个园区,一个区一个特色,种植各种蔬菜、水果,解决特大城市食品供应和安全问题,以园区推动整个农业的改革。
建设农业园区还有休闲农业的作用。可以考虑设计薰衣草、紫苏、郁金香等园区,薰衣草还可以加工成香精。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后,变成产业工人,在园区打工,获得工资收入,效益非常明显,但不能重复建设,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确保农产品绿色通道真正畅通
近年来,外省市供应北京的蔬菜约1100万吨左右,但由北京郊区供应的蔬菜只占28%,自给率不足30%,而超过70%以上的蔬菜需要由外地供应,其中大部分的蔬菜都来自山东潍坊和寿光。
为什么北京周边,河北省的几个县无法近距离提供蔬菜给北京呢?很明显,交通没有一体化,使得河北生产的农产品进京非常困难。因为办进京证耗时耗力,还没有用几天就失效了。一家蔬菜运输公司反映说,一个月被交警罚600分,换了50个司机,司机们直呼运一车蔬菜的成本太高了!
因此,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要一体化,农业运输的交通更要优先发展,要让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真正地、不折不扣地畅通起来。
农业生态观光游的机会来了
2022年冬奥会花落北京-张家口。京冀联手办体育赛事,能为京津冀的农村、农民带来什么?答案是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的机会来了。
随着配套设施的相继展开,北京延庆县、河北张家口崇礼县将迎来“奥运利好”。冬天滑雪、春夏赏花,还可以在山间徒步,这将极大拉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服务业消费需求。
专家建议,京津冀三地应加快农业生态游的前瞻设计,让农民分享京津冀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让休闲农业成为三地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这其中,京津翼三地农垦应利用自身的规模化、集团化优势,从“京津冀一体化”中分一杯羹。
环绕京津两大都市,河北农垦—— 做都市农产品供应的“货源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河北农垦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河北农垦局局长李连树说,河北农垦有能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特别是在保障都市农产品供应,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基地优势。
北京农业产业向外转移
——河北对照京企名单主动结对子
“要抢抓机遇,积极与京津进行对接。”柏各庄农场场长李可春说,该场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提出“一心(京津唐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集散中心)、两区(北部临港绿色经济发展片区、南部沿海蓝色经济发展片区)、多园(农业产业园区与农业特色园区)”的发展思路。
他们对照北京市农委提供的北京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把160余家企业具体分包到场镇、农口部门。在农商、农超对接方面,已与北京二商集团达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产品的销售协议,与京粮集团达成1万吨稻米收购意向;与首农集团积极接洽,拟在该场建设畜牧优新品种养殖示范基地。此外,4家合作社(梅苑蔬菜、大业蔬菜、昊田蔬菜、绿农水稻)与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签订租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