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到了农闲时节,但额敏县郊区乡喀拉墩村村民于新刚依然很忙碌。于新刚说:“趁着农闲时节,我得赶紧把忙碌了一年的‘老伙计’们好好检修一下,明年春种秋收的主要劳动力还是它们。”
于新刚口中的“老伙计”是家里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这些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驱动下,于新刚购买了3台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补贴累计达30余万元。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耕种压力,也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今年,于新刚种植了200多亩玉米,从开春的翻地、播种,到夏天的施肥,再到秋天的收获,全靠自家农机完成。
对于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于新刚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家翻地,一天4个人最多翻8亩到10亩地,200亩地最少需要20天,非常耽误农事。现在,一台大型农机设备一天就可翻地至少140亩,而每亩地的成本只有25元,只需要一个人,这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生产的主体是人。当生产主体被解放出来,农民生产创造的积极性也就更高。同样是喀拉墩村村民,杨从德从2009年至2014年先后购置了7台农机,其中6台享受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总计达30余万元。杨从德说:“以前种地主要靠人力,地不敢多种,多了质量不能保障。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减轻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和经济压力,我们也有能力购买农机。”
前年,杨从德购买了一台价值72万元的玉米收获机,补贴达14万元,自己花了58万元。利用玉米收获机,杨从德每年自家地可节约人工成本3.5万元。与此同时,他的农机还出租到周边的乡镇村子,靠着租借玉米收获机,他两年挣了近40万元。这样算下来,杨从德明年就能收回成本并有富余。
喀拉墩村村民仅是全区广大农民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从而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家‘送钱’到农民手里,提振了农民种植的信心,我增收致富的底气也更足了。”说起今年领到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家住哈密市回城乡西戈壁队团结农场的魏文民很高兴。今年年初,魏文民花费210万元购置了一台采棉机,获得了60万元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之后购买的一台10万元的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减去中央及地、市累加补贴的7.5万元后,他只花了2.5万元。前不久,他购置播种机所兑付的4000元补贴也到账了。今年哈密地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80万元,哈密市政府安排配套资金160万元,地、市配套资金重点对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农机进行累加补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进,有效缓解了农民购买农机的压力。今年哈密市购置农具总数1155台,目前已有818户农户享受到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