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 多措并举搞活玉米流通

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 多措并举搞活玉米流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6-04-27  浏览次数:195
导读:玉米收储制度的政策框架已经明确了,框架是市场定价和价补分离,去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了0.12元,今年是否会继续下调?因去年...

玉米收储制度的政策框架已经明确了,框架是市场定价和价补分离,去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了0.12元,今年是否会继续下调?因去年下调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是否有考虑过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另外,粮食库存连年增加,处于历史新高的阶段,大部分主产区是高装满储,由此产生的财政和库存压力,如何缓解,财政是否会依然支撑不断增长的收购费用呢?如果将来取消临储收购了,建这么多的仓容是不是就意味着过剩了?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

关于你说的第一个问题,在媒体上也有相关的报道,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粮食“十二连增”、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点的背景下,我们怎么样来做好粮食收储工作,保护好种粮农民的利益。“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玉米品种改革的基本方案都已经公布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玉米收购会不会出现农民“卖粮难”,尤其是国家又不再实行临时收储了,那农民的玉米卖给谁?这是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广大农民兄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关于这一方面,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在粮食和农产品领域的重大事件,也是深化粮食流通和农产品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它事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因此,在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进程里,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粮食部门高度重视解决好农民玉米销路的问题,多措并举搞活玉米流通,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在这方面,有这么几条措施正在抓紧推进:

一是要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粮。玉米实行临时收储制度改革以后,多元主体的市场化收购将会是今后玉米收储的一种常态。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加大玉米收购的信贷支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广大玉米收储加工企业拓宽收购渠道,把农民的玉米收购好。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要带头入市收粮,比如我们说的中储粮、中粮、中纺、中航等等央企,还有地方各级政府的储备企业和国有粮食企业都要带头收购农民的粮食,千方百计为农民排忧解难。

三是加快玉米的加工转化。要组织动员鼓励广大饲料企业、玉米加工转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都要加快玉米的加工转化,变储粮于粮库为流通于市场,这非常重要。

四是要优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坑农”行为。地方政府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督促收粮企业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的粮食收购守则,要从重从严的打击压级压价、“打白条”这些坑农害农的行为,维护粮农的利益。

最后我们要及时研究制定相关预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将广泛听取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种粮农户各个方面的意见,针对玉米收储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发生农民“卖粮难”。

关于第二个问题,财政今后还会不会拿这么多钱继续来维持现在这种收储方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也是国家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的现实问题。任正晓表示,有一条是明确的,不管收储制度怎么改革,我们始终要坚持两条:第一条是要保护好种粮农民的利益,第二条是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在这两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前提下,包括财政、金融和其他各个部门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支持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理收益,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