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农业部:对大豆种植户给予补助

农业部:对大豆种植户给予补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6-05-05  浏览次数:182
导读:不种玉米种什么,农业部引导农民种植替代作物。而如果替代作物的销路不好怎么办?农业部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

不种玉米种什么,农业部引导农民种植替代作物。而如果替代作物的销路不好怎么办?农业部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农民担心改种大豆之后,效益赶不上玉米,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要靠政策引导,对种豆的农民给予补助,”在5日举行的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这样回答。

新华社记者提问,玉米种植结构发生了一下积极的变化,然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农民会担心替代作物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路到底好不好,继续种玉米效益怎么样?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能会影响这些种植大户的积极性,在这个问题上,农业部有什么措施和考虑?

曾衍德首先强调说玉米结构调整有一个好的开局,这个势头也增强了农业部的信心。然而当前玉米结构调整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表现为“三个担忧”:

一是担忧种植效益难保。农民种什么看价格、算效益,什么效益好、挣钱多就种什么。前两年玉米价格好,农民就扩种玉米,东北等主产区调查,大体上玉米亩收益比大豆高200块钱。

“农民担心改种大豆之后,效益赶不上玉米,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要靠政策引导,对种豆的农民给予补助,” 曾衍德说。

二是担忧替代作物产品市场难销。调减玉米,主要是改种大豆、杂粮杂豆、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等作物。大豆是市场化收购,杂粮杂豆市场波动也比较大,青贮玉米与饲草必须种养结合。如果这些产品多了,销售可能困难,价格也可能下来一些。曾衍德说破解这个问题,还要靠市场引导,搞好产销衔接。

三是担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受影响。这些年,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收入预期会下降,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积极应对,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 曾衍德说。

曾衍德说下一步农业部将重点要抓好三件事。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目前正值北方春播的高峰期,农业部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解读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重点内容,让农民了解政策的内涵和要求,精细算账、安排结构。近期,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包括开展“百乡万户”调查,进村入户,宣讲政策。

二是推进政策落实。农业部将会同财政等部门,抓紧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认真落实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科学采价,合理测算,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

三是促进产销衔接。通过举办展销会、博览会等形式,推介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扩大市场消费。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电商、拓展市场,让产品顺畅销售,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