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粮价走低,粮农如何迎难而上

粮价走低,粮农如何迎难而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6-05-17  浏览次数:266
导读:阅读提示:正是早稻春管时节,湖南稻农却面临着一场市场寒冬,2016年稻谷收购价格小幅降低,很多稻农手中积压着大量去年生产出的...

阅读提示:正是早稻春管时节,湖南稻农却面临着一场市场寒冬,2016年稻谷收购价格小幅降低,很多稻农手中积压着大量去年生产出的中晚稻,稻谷因储存不当而贬值,稻谷收购存在优质不优价现象。在重重压力面前,湖南省的部分种粮大户已经在朝着市场要效益,追求优质优价的道路上做着种种有益的探索。请看本报记者来自湖南的调查。

“刘总,你的高档优质稻米顾客吃后反响好、销得快,明天你再给我送15袋来!”5月14日下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鹿饮泉超市秦老板刚刚装卸完新进的15袋大米,又再次急切地订货。

“在家是粮农,在外是老板”,送米的刘总是益阳市赫山区排口村的粮农刘进良。刘进良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称号,2011年还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

可就是这样一位响当当的“粮王”,面对今年的粮食产销形势也犯了难。刘进良反映,这个季节,本该是早稻春管的重要时节,可现在的他却每天马不停蹄在外跑销售、送货。原因很简单:他去年种的中晚稻,至今还有400多吨没有卖掉。

刘进良的遭遇是湖南不少种粮大户的真实写照,正在经历“卖粮难、销价低”的粮农们盼望着早日渡过这个难关。

困境:稻农存粮较多出现低价甩卖

5月上中旬,记者在对湖南省部分产粮大县调查发现,像刘进良一样,现在家中有存粮的农户仍有不少。据不完全测算,赫山区大部分种粮大户到目前有40%左右的中晚稻没有售出。

而另一个产粮大县湘乡市的情况虽然相对好些,但也并不乐观。“全市去年生产50万吨中晚稻,其中商品粮约20万吨,目前仍有1万吨以上未售出。”湘乡市农业局粮油站站长李运生告诉记者。

李运生说,其实往年也有部分头年的中晚稻存放到4~5月份才出售,但价格有时会比刚上市时每百斤高出十几元。所以,在去年中晚籼稻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很多农户不得不存留部分以待行情好时再出售。

湘乡市梅桥镇芭蕉村创旺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胡冬云就是其中之一。“去年生产的晚稻中,我还有20吨堆在家中没有卖掉。本来盼着今年春天价格回暖,没想到,春天到了,粮价却跌入另一个寒冬。”胡冬云说,去年这个时候还有人收购稻谷,常规稻收130多元/50公斤,今年价格越走越低,上门收谷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目前,常规稻收购价已低到90元/50公斤,而高档优质稻也难以实现优质优价。”李运生说,往年能卖到170元/50公斤的优质晚稻,今年价格却只有125元,本地没人收,还要自己运到100多公里之外的益阳市去卖。

越存放亏损越大。无奈之下,赫山区兰溪镇的种粮大户李旭方只得将积压在家的400多吨优质稻以115~121元/50公斤的价格处理掉。

“由于去年收获时遭遇雨水天气,晚稻晾晒不到位,堆积在家的4吨稻谷已有2吨发生了霉变。”湘乡市泉塘镇上湖村的种粮大户唐志良痛心地说,现在只希望能尽早将存粮出手,减少损失。

两难:收购价市场价下跌生产成本攀升

2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相比2015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降低2元,降幅虽然很少,但却释放出一个信号,说明现在走低的稻谷市场价格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在种粮、售粮的路上摸爬滚打了12年的刘进良说,这是他2004年开始种粮以来,国家对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实行的首次下调,这样的信息引起他的关注。

一面是价格和补贴面临“天花板”,而另一面却是生产成本的“地板”在不断攀升。刘进良给记者说,2004年,他刚开始种粮之时,主要化肥碳氨肥9.5元/50公斤,人工工资35元/天,中晚稻收购价是72元/50公斤;而现在碳氨达到45元/50公斤,人工工资达到150~200元/天,收购价虽然有所增长,却没有相应成比例地上升。

刘进良说,尽管这些年他已购入十几台农机实行机械化作业,人工投入已相应减少,但是由于农机磨损折旧快,坏了要钱修,修不好慢慢变成一堆废铁,所以每隔3~4年几乎就要更新一次,这样滚动式的投入也使成本回收变慢。

“今年的土地流转费用从去年400元/亩涨到450元/亩,1700多亩地,仅土地流转成本又要新增8.5万元。”刘进良道,尽管压力持续升级,但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大户都撂挑子的话,中国人的饭碗怎么能稳稳端在自己手上?”

对策:优质要优价还得在加工销售上做文章

刘进良认为,粮食生产离不开政策支持,尤其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希望能借国家利好政策顺利过关。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去年在湖南等5省先行试点的“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在一些地方走了样,不少大户反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享受过相应补贴。

对此,益阳市政协常委、常年分析“三农”问题的专家谭绍军建议,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尽早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自身要迎难而上、困中求变。

走进刘进良成立的益阳兴农粮食产销合作社种植基地,从路旁到田间插着不少标牌:“转型升级找出路,脚踏实地创品牌”、“干实在农业,保人民健康”、“种高档优质稻,出健康美味米。”他把这样的决心装在脑海里,落实在田间地头。

标牌是今年3月立的,而转型升级的路子早已在探索和实践。刘进良说,这样的转型是现实倒逼的结果。

2013年,当诸多媒体聚焦湖南稻米重金属“镉”超标事件时,刘进良生产的合格大米也遭遇了市场前所未有的冷遇。而那时,正是合作社种粮种得最多的时候,面积高达3900多亩。当年,他生产的2000多吨稻谷卖不动,直接亏损100多万元。

痛则思变。刘进良意识到,必须要主动转型,生产消费者认可的高品质绿色大米才能有市场、有销路。转型升级之路越发明朗:在粮食生产中,合作社逐年引进高档优质稻品种、采用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2015年,兴农合作社生产的大米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要让稻米实现优质优价,还要在加工、销售上做文章。”刘进良冒着风险向农商行贷款300万元,购置大米烘干、加工设备,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按照现在的行情,高档优质稻只能卖120元/50公斤,每50公斤谷子可打出30公斤精米,而加工、包装后的高档优质米,售价可达到380元/50公斤,相当于每公斤优质稻售价提高了2元多。”刘进良给记者算细账。

现在的刘进良,除了每天在家盯着生产线上的大米加工之外,更多的时间他都驾着小货车奔波在销售的路上。“最初我直接把稻谷送粮库,发现粮难交;加工后我也尝试过网上销售,但发现电商平台销售对产品缺少面对面的了解和认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一时难以建立。所以,我现在采用直销直送的办法,让消费者信任我的米、认可我的品牌,并能口耳相传树立好口碑。”刘进良坦言。

贵不自贱

“就算一公斤谷少1毛钱,如果自己不拼一把,积压的40万公斤谷就少收4万元。”规模种粮12年,今年粮价如此走低,这对“全国十大种粮标兵”刘进良来说,无疑是一个残酷的挑战。

在困难面前,刘进良人如其名,不是选择退缩,而是选择用良知在坚守。用他的话来说:“虽然粮价贱了,但我们自己不能破罐子破摔。否则赔掉的不只是资金,还是种粮的拼劲、种粮的产业。”

为了不自贱,刘进良想尽了办法。生产上,当别人还在吐槽“中了重金属污染的毒、吃了镉大米的亏”时,他已经身体力行在产“健康米”,积极调结构,改种优质米,为了督促自己做到健康产谷,他在田里插上监督牌:干实在农业,保人民健康;为了“让好米自己会说话”,他主动申请将米送检农业部门,认证“绿色食品”。

营销上,当别人还在为“烘干机”发愁时,刘进良先走一步,投入几百万元不仅购置了烘干机,而且建起了一套加工设备,通过加工让米能够待价而沽;为了保证出米质量,每次加工时刘进粮都要待在现场监工,为的是不让工人“以次充好”;为了让好米有好价,从很早前的单送粮库到前几年的网上订购,再到如今的直送直销,刘进良费尽心思跑销路。在刘进良看来,直销直送,虽然跑断了腿,但消费者愿吃他的米就是图一个放心,他就是图消费者一个口碑传播。

诚如刘进良所言,在当下粮价遭遇短暂走低形势下,既要让相关方面看重粮食,又不能让粮农看轻自己,或许如此,才能让粮贱现象少发生、少伤农、少伤心。

中晚稻库存偏多警惕发生新卖难

为深入推进稻米和油料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工作,农业部信息中心组织首席分析师赴湖南与湖南省农委信息中心开展联合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沅江市、汉寿县等两个粮油主产县,并向全省发放问卷130多份。总的看,2016年粮价不稳,市场看跌心理严重。建议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引导农户合理安排售粮时间;加大烘干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存储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轻型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完善农业支持手段,合理推广稻养结合模式。

市场价格预期混乱影响2017年粮油种植意向

调研发现,湖南省早籼稻多卖给国家储备库,中晚籼稻多卖给个体粮商;本省油菜籽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但2015年6月后,受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国储稻库存容量有限、入库标准要求偏高、部分地区因收获季降雨偏多出现黄粒米等因素影响,油菜籽和稻谷价格均大幅下跌。大部分农户无奈中选择在田头以每斤1.24元将晚稻卖给个体粮商。市场价格下跌,农民种植收益受损,市场主体看跌情绪浓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库存近三成集中卖难或将出现

据130多份调研问卷显示,因2015年中晚籼稻价格下跌,农民不愿出售,目前农户手中仍有近三成的中晚籼稻尚未销售,一些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手中甚至存有一半的中晚籼稻尚未出售。若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受存储条件有限影响,会在今年5、6月份贱价抛售。

调研组发现,湖南省部分地区受收储点分布不均,仓储容量有限等问题影响,局部地区出现了稻谷收储优质不优价现象。因为收储仓容受限和中储粮委托收储粮食的粮库企业看空市场,粮库在收粮时往往提高收储标准,使农户无处卖粮。湖南省汉寿县阳光湖村水果山村村长反映,“国家收购价在实际中无法达到,一是因为早稻收购指标控制,收购量指标不能满足产量要求,当地2015年早稻实际产量25万吨,国家(收购)指标不超过5万吨;二是粮库提高稻米收储标准,国家规定黄粒米占比不超过1%就可以收,但粮库要求高于千分之五都不收。我们村2015年收获稻米时雨水多,黄粒米占比较常年略偏高,经常被拒收”。

合理安排售粮时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建议加强对稻米、油菜籽市场的监测预警,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推动地方农业全产业链信息监测预警工作。针对2015年中晚稻和油菜籽库存偏多,大部分农户意向在5、6月份出售的情况,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宣传,引导农户合理安排售粮时间,避免集中售粮卖难情况发生。

完善农机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精准性、指向性和有效性,合理扩大补贴范围,建立农业补贴与有效粮食生产挂钩机制,将农机补贴尽量向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粮食主产区倾斜。

重点推广应用抛栽、机插和免耕等轻简化栽培技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统防统治,主攻水稻机械化插秧,逐步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进一步完善技术规程,简化农市操作程序,解决好双季稻种植强度大等问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