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家家户户把股配 每年红利账上汇

家家户户把股配 每年红利账上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02-10  浏览次数:206
导读:  “年前村里搞了集体资产改革,第一次分红我就拿了15620元,都快赶上我们两口子小半年的收入了!”这个春节,袁国祥过得很欢乐...

  “年前村里搞了集体资产改革,第一次分红我就拿了15620元,都快赶上我们两口子小半年的收入了!”这个春节,袁国祥过得很欢乐。

  今年59岁的老袁,家住湖北荆门市京山县城畈村。这个村位于城区边缘,近年来随着城区面积扩大,村集体经济也逐步壮大。“村里有制衣厂、纸箱厂等企业,现在都外包了,共有25家企业、89个门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0多万元。”城畈村党总支书记庹大明说。

  农村集体资产长期以来基本由村委会打理,名义上村民“集体所有”,实际上却“人人无份”。京山是国家确定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自2015年启动改革以来,当地着力进行了4项改革:清产核资,界定身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组建股份合作社。“改革就是要解决农村集体资产权属模糊、产权虚置的问题,同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为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开辟一条新路。”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说。

  2016年6月30日,城畈村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清理核实,实行台账管理。“根据清理,全村可量化经营性资产1.57亿元。”庹大明介绍,家底摸清后,村里配置了集体股和个人股,其中集体股占5%。最终,确定全村共有股东1815人,配置股份49116.5股,每股可量化经营性资产3043元。

  之后,城畈经济股份合作社代表会议决定,对2014年至2016年集体资产净收益进行分红。经核算,城畈村可纳入分配净收益707.2万元,按合作社章程规定,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个人股分红459.68万元。“我们一家五口,共分得168股,头一次分红就有15620元。”袁国祥说,“这往后的日子,就更有盼头啦!”

  然而,并不是每个村都像城畈村一样有经营性资产。目前,大多数村只有土地、山林等资源,因此京山更注重指导各村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股份合作模式。

  荆条村、吴岭村和廖冲村的321户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和盛老汉家庭农场联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副理事长付德兵说,即使亏本,合作社也按每年每亩土地600斤中稻的当年价给农民“保底分红”;如果盈利,农民还能二次分红。“农民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付德兵说,“小工一天工资90元,工头120元。光打工农民工资这一项,合作社2016年就支出300万元。”

  “改革不搞一刀切,根据各村实际制定政策,乡亲们亲自参与方案制定每一个环节。既让农民兄弟得实惠,也拉近了干群关系。”京山县委书记周志红说。

  “以前也搞村务公开,但还是有群众反映看不懂,也有人说闲话。”庹大明说,改革后,老百姓既知道了“家底”,还能得到实惠,再也没人说怪话,“现在,村干部们的心气顺了,干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

  【记者感言】

  “股权改革为农民,家家户户把股配,每年红利账上汇,心已醉!”城畈村这段“野生三句半”,真实而朴素地反映了农民对集体资产股权改革的欢迎。这说明,如果能实实在在地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改革就能取得成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