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宽敞便捷的公路,高山上的村民陆续搬迁到了河谷地带,形成了独特的民居。
村里有了支柱产业,流转土地发展经果林,村民可以就地就业,增加收入。
村里有了旅游线路,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休闲避暑成了村民的附属产业。
这就是彭水县岩东乡河坝村,一个贫困村的完美蜕变。
高山搬迁350户形成集中民居点
近日,笔者来到彭水县岩东乡河坝村,真实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从县城出发,途经万足镇进入岩东乡境内,到河坝村村民聚居点时,只花了30分钟的车程。一路上6.5米宽的沥青路畅通无阻,村民们房屋前的桃花、梨花竞相开放,替溪沟河畔的杨柳随风舞动。靓丽的房屋、宽敞的公路,开放的百花,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图跃然纸上。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去年以前河坝村还是县里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产业强大的美丽乡村。
“这一切改变的起点就是一条路的改建,原本的小路如今成了6.5米宽的沥青路,交通的便利带来了产业,村民增收了,也建起了新房。”河坝村村支书徐世泰介绍,河坝村共9个村民小组,民居分散,村民们都把房屋建在两岸的高山上。
徐世泰介绍,2014年,岩东乡正式启动从万足镇到岩东乡场镇8.9公里的公路建设,而其中7.2公里都途经河坝村境内。通过一年的建设,全长8.9公里,宽6.5米公里的公路建成通车,河坝村的居民结合政府的相关鼓励政策,陆续从高山上迁移到了河谷的公路沿线,随后,乡、村两级集中引导村民对房屋进行风貌改造,靓丽的村民聚集点逐渐形成。“村民在建房之初,村委会就做足了准备工作,给建公路留了充足的面积。”徐世泰说,公路建设占用了35户村民的院坝,但未发生任何一起纠纷。公路建成后,河坝村的生态搬迁随之进入了高峰期。
建成千亩李子基地 村里有支柱产业
眼下正是桃花、梨花盛开的时节,市民也赶着时节外出旅游赏花。而三千多亩的李子花吸引着众多市内外的游客来岩东乡赏花游玩。
“村里有了公路,有投资商看准岩东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青脆李基地也自然就建了起来。”徐世泰说,全村共5000多亩土地,如今3000多亩流转给了公司,集中打造起了千亩青脆李基地,1000多亩没有流转的土地村民也种植起了果树。如今,河坝村用于种植粮食的土地仅仅只有500亩左右。3000多亩土地的青脆李基地,到了果树管理期、采摘期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到管理和采摘时节,村民就成了基地里的工人,有了固定的收入。
“有了旅游线路,来游玩的人多了,村民们也办起了农家乐。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徐世泰说,青脆李基地建起来了,来岩东赏花游玩的游客多了,为村民们开办农家乐也提供了条件。而靓丽的村居农舍也成了观光旅游元素的一部分。有了大量的游客,农家乐也应运而生。村里有产业,村民有了收入,村民有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去年全村贫困户100多户,如今只有12户了。今后,村民的生活还会越来越好的。”说起村民现在的生活,徐世泰笑开了花。村里有产业,村民有了收入,河坝村去年完成了整村脱贫。
顺着河坝村的沥青路前往岩东乡街道,一路风光旎旖,不少村民还在建新房,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