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换道超越——乾安县县域经济转型路径探析

换道超越——乾安县县域经济转型路径探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05-17  来源:吉林日报  浏览次数:235
导读:目前,乾安县正在全面实施“5335”发展战略,通过要素重组来优化产业结构,积聚县域发展新动能。一个资源型经济向完整产业格局转...

目前,乾安县正在全面实施“5335”发展战略,通过要素重组来优化产业结构,积聚县域发展新动能。一个资源型经济向完整产业格局转型的“换道超越”层次日益清晰。

从“一油独大”到数业并举

乾安县,曾经是传统的农区,后来,因石油改变了经济底色。

对于乾安而言,国际石油价格下行是经济发展极大的外部压力;而长期以来,过分倚重资源优势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则是县域经济几近凋敝的客观成因。

乾安检视自身实际,重新定位发展思路: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依靠能源带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构建出一个破解发展困局的规划网络。重构经济布局,加快打造多元产业体系,实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县域经济“二次开发”。

在考量了长吉大都市区的空间发展前景以及立地资源比较优势后,乾安县针对石油战略调减的实际,提出油气开采和加工制造保持较高开发水平的产业升级目标。

此外,结合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级地质公园等“地标”资源,乾安水到渠成地铺开了农畜产品深加工、清洁能源、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显而易见,这五个朝阳产业指出了乾安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它们像相辅相成的五根手指,各有千秋,又都由城乡环境与生态环境这两个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素紧密连接在一起。

“解决乾安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增强发展后劲,谋求突破之道。”乾安县委书记褚春彦如是说。

转型从招商引资开始。

如何吸引人、留住人,来增强地方活力?乾安整合全县资源,建立“无缝”对接的项目服务机制,着力引进和培育与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项目来延长产业链条,来推动地方支柱产业向集群、集聚、集约化发展。

年初以来,乾安招商团队在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忙碌身影,绘成“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的具体路线图。截至4月末,乾安县共洽谈各类项目167个,协议引资292亿元。

5月5日,总投资达34亿元,涵盖了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11个重点项目,在乾安同时开工。

其中,代表着乾安外向型农业产业集群的“乾安-寿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区、旅游观光区、敢字村生活区和蔬菜交易市场等。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7亿元,提供逾千个工作岗位。

项目落地生根,这对于处在转型“开局”阶段的地方小城来说,是一个可喜的成绩。

“碱”出特色农业“新版图”

公路经济效益,最容易观察到县域经济的脉动。

坦途中看乾安,如果没有望见远处片片泛着白光的盐碱地,很容易误以为到了一个土丰水沛的农业强县——

余字乡的连片葡萄大棚,鳞字特色园区的谷子产销加一体化企业,赞字乡的糯玉米高标准农田,让字镇的红辣椒冷藏库,大遐畜牧场的羔羊成群,还有公路两旁林林总总的冷库、农机租赁广告牌,和来来往往让人目不暇接的印着合作社标识、贴着农产品宣传语的小货车……

无论是农业的设施配套,还是物运的交通条件,乾安都有着一定的基础。即便是有别于传统粮食主产区里大型粮车呼啸而过的景象,也有一番农贸集散地的韵味。

“乾安的农业不在‘大’,而在于‘特’。”县农业局农业科长马福权一语道破。

众所周知,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乾安常年缺水少雨,土壤的盐碱化让大田玉米的产能和产量都很难与优势产区比肩,农业经济增产增效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为此,乾安县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改种抗旱、收益稳定的作物。

多年的探索实践,让乾安不但培育出了适合在盐碱地生长的作物品种,而且经过检测,这些农产品呈现弱碱性,恰恰迎合了现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劣势变优势,乾安黄小米、糯玉米、红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乾安调优农业种植结构的底气油然而生——实施绿色种植业工程,围绕“碱”字做好农业经济大文章。

2017年,乾安县盯住市场前沿,集中力量围绕黄小米、红辣椒、葡萄、糯玉米、杂粮杂豆、西瓜和香瓜等六大产业带的规划,增加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建设78.5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占县域总耕地面积的29.2%。一个集群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现代农业“新版图”初步形成。

从“孤岛式”资源到区域旅游一体化

据权威人士介绍,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3817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休闲旅游已成为很多人的刚性需求。今年,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增20%以上的目标。再考虑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普遍被认为是新产业开发建设的最优路径之一。

乘着全省推进全域旅游的东风,结合空间和产业布局,乾安创新提出“旅游+产业+”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突出著名观光景点的特色性、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和品牌性,以及周边区域间联动的互补性,将契合地域性资源优势的要素重构,促进乾安旅游产业从观光资源点向经济产业带转变。

据了解,乾安以交通路网为经,贯通相对孤立的、呈点状分布的大布苏湖、春捺钵遗址群、乾安泥林、灵山寺等重点旅游景观,使它们形成景观带联动发展;以规模化特色农业为纬,依托10万亩黄金小米杂粮杂豆种植示范区等,在公路沿线创建“千米条田”、采摘观光园等休闲农业游项目,补充完善旅游线路,增加游客的驻留时间。

此外,乾安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路网体系建设,一方面依托哈达山水利工程、河湖连通工程,逐步打造百湖之城、海绵城市和森林城市,为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打下基础。

如今,以外眼看乾安,全盘考量和借力而为,成为其县域经济转型的显著特点和实践砝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