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稻田里的供给侧改革样本

稻田里的供给侧改革样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05-27  浏览次数:199
导读:□本报记者吴俊生眼下,中国最大的粮仓黑龙江垦区进入了插秧季节。在建三江地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以其节肥省工和增产优势,得到...

□本报记者吴俊生

眼下,中国最大的粮仓黑龙江垦区进入了插秧季节。在建三江地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以其节肥省工和增产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种粮大户的青睐,推广面积爆发式增长。在近日举行的中化侧深施肥插秧现场会上,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长张宝林这样评价:侧深施肥是水稻种植管理方式的一次革命,中化化肥在建三江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使这项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

据统计,2015年中化化肥联合建三江管理局推广侧深施肥面积4000亩,2016年迅速攀升至17万亩。今年,这一数字更是激增到140万亩,速度堪称惊人。

一减一增“两本账”

侧深施肥为何能赢得大户点赞?中化化肥黑龙江分公司农化服务部经理丁亮解释说,水稻侧深施肥是在精准插秧的同时,在水稻秧苗根部周围3~5厘米且深度为5厘米处施以肥料,肥料以条状集中施于耕层。

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第四管理区的张锡成今年头一次用侧深施肥。他介绍了侧深施肥带来的“减法账”:省工显著,水稻整个生长周期的施肥次数由常规模式的4次压缩为2次;肥料投入也由一晌(合15亩)地1000斤左右降为900斤左右。

除了“减法账”,还有“加法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承包了150亩稻田的闫大明采用这一技术已有三年,他算了一笔增产增收的“加法账”:亩产由过去的1100斤增加到1200斤,而且水稻返青快、分蘖快,无效穗少。“稻价一般每斤1.45元左右,我能卖到1.49元以上,就在于籽粒饱满,出米率高。”闫大明说,他购买的侧深施肥插秧机扣除补贴后花费了7万元,只用两三年,就收回了购置机器的成本。

稻田里的“革命”

除了农民算的经济账,侧深施肥带来的还有无法计算的环保效益。中化化肥副总经理毛峰表示,改用侧深施肥之后,插秧与施肥同步,不必施肥后排水,杜绝了传统管理模式中肥料流失造成浪费和污染这一漏洞。

此外,相比传统施肥方式,侧深施肥提升了水稻根部养分供应量,利于水稻根部向下生长和吸收养分。

“水稻侧深施肥有四大优势: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提质增效和有利于环保。”毛峰总结说,大量的田间试验和示范表明,施用中化水稻侧深专用肥,水稻长势更好,株高、分蘖等比常规施肥都高,亩增产超过7%,达到肥料减施10%水稻不减产的效果。经测算,施用水稻侧深肥,农户每亩增收超过120元。

肥料供给侧改革样本

建三江管理局早在2013年就引进了日本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当时发现,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吸湿性大,极易堵塞施肥管。日方人员指出,中国缺少适宜的肥料产品,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需进口日本肥料。

为此,建三江管理局向中化化肥寻求帮助。基于此,中化化肥组建了集研发、生产、营销和农化服务于一体的强矩阵研发团队,重点攻关并集成先进的新型肥料技术,改进和耦合肥料制造工艺与装备。先后3次升级产品,最终开发出高效的水稻侧深施肥专用肥产品。

在中化化肥的努力下,如今在建三江地区,侧深施肥面积呈几何级数增长。更大的行动正在酝酿。据毛峰透露,水稻侧深施肥不仅仅适合在农垦这样的大农业上推广,随着土地流转加速,南方稻区侧深施肥具备了大规模复制的条件。目前中化化肥正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展开试验示范,要通过推广逐步改变农民的观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