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穿行在龙江广袤田野上,一股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绿意盎然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纵横交错的灌溉沟渠、一望无边的绿色稻田、往来穿梭的农业机械……这是走进黑龙江一眼看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景观。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减法”,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现代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基地,为龙江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提供有力保障。
扶持培育优质绿色蔬菜产业
生机盎然,新绿吐翠。走进黑河市区的大小早市,最受市民青睐的是地产蔬菜。新鲜味正的韭菜、青翠欲滴的黄瓜、鲜嫩可口的小白菜等都是大家争相选购的主打品种。尤其是过去只能产在南方的茼蒿、油麦菜、茴香等蔬菜,如今都成为了地产的当家菜。就连南方来黑河的大爷大娘们,也喜欢吃地产的菜。他们说:“当地的菜,吃着好吃,吃着放心。”
黑龙江省年初出台的《关于扶持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黑龙江省将重点开拓南方夏秋市场,坚持露地和设施蔬菜同步推进,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蔬菜,完善蔬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生产标准高、产品质量好、产业链条长、增收效益好的标准化“北菜南销”蔬菜生产基地。预计到2020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1500万亩,比2016年翻一番;蔬菜年外销量达到500万吨,菜农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方面,黑龙江省还将为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内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利息执行优惠利率,贷款利息由省财政贴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整合现有涉农专项资金,重点向蔬菜棚室小区和预冷库、冷藏库、储窖及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倾斜,加快培育农民蔬菜创业示范园区。
发展特色农业促农增收
种有机的、绿色的,种有市场需求的,今年,黑龙江省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连日来,肇东市蒜农抢抓地温适宜的有利时机,散墒整地、起垄、施肥、栽植大蒜。“我们订单种植独头蒜,由‘田间地头’转向‘市场端头’,大蒜收获后,销售到哈达蔬菜大市场及山东寿光等地。”尝到甜头的太平乡福和来家庭农场负责人秦凤山介绍,大蒜种植简单,成活率高,亩产1000公斤以上。如今,大蒜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今年,肇东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导农民瞄准买方调结构,提升品质闯市场。在种植结构上做“加减法”,减少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抓好特色农业种植,做好特色农产品实验示范,让广大农户看得见、种得好、挣得多,推动农业由低端单一生产向中高端多元供给转变。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黑龙江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绿色食品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不断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依托优势打造“田园综合体”
在倡导打造现代农业的同时,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传统种植业向生态体验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迈进,着力把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稻田里绘就彩色图画,海“稻”船上吹风,热气球上俯瞰稻田,灌区里体验水车,稻田里走植物迷宫、看稻草人王国……今年,佳木斯富锦市依托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打造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眼下正稳步推进建设中。
日前,走进位于富锦长安镇永胜村的金玛农业集团万亩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稻田插秧工作已基本完成,观光亭的主体架构已建完,“田园综合体”建设初见雏形。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富说,我们习惯称这里为“大地块”,其实这片地有4万亩,核心区有1850亩,景观区有819亩。
据介绍,富锦市作为华夏东极旅游的重要节点,有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区位优势,打造“田园综合体”不仅要追求游客数量,更要注重旅游的质量,提升田园观光在游客心目中的认知价值,希望通过观光农业把大农业的生态资源优势推向全国,更好地卖出富锦的农产品,形成富锦市绿色食品、绿色产业的集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