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民勤县:沙漠里育出“黄金”产业

民勤县:沙漠里育出“黄金”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06-16  浏览次数:338
导读:夏日,来到民勤县青土湖,成片的梭梭林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给浩瀚的沙漠披上了“绿装”。青土湖曾是石羊河的尾闾湖,至1959年完...

夏日,来到民勤县青土湖,成片的梭梭林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给浩瀚的沙漠披上了“绿装”。

青土湖曾是石羊河的尾闾湖,至1959年完全干涸。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北部最大的风沙口。为保护生态、守卫家园,民勤人民矢志与风沙抗争。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正式批复实施,民勤生态治理正式步入快车道。民勤县以青土湖区域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治沙造林活动。累计在青土湖区域完成治沙造林7万亩,封沙育林草12万亩,有效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家住青土湖边缘的西渠镇制产村村民何德荣,每天都要到长满梭梭的沙地里逛逛,查看他在林下接种的“宝贝”——肉苁蓉。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味甘性温,药食两用,被誉为“沙漠人参”。何德荣第一次知道肉苁蓉,是内蒙古的一个亲戚告诉他的,据说那里有人在梭梭根部接种,效益很不错。

“我们这里有的是梭梭林,发展这个产业具备基础条件,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何德荣想。为此,他先后几次去内蒙古等地实地察看,向当地种植户学习请教,掌握梭梭接种肉苁蓉技术。

2009年,何德荣尝试着在自家的梭梭林里接种肉苁蓉。第二年,他欣喜地发现,一些梭梭的根部长出了肉苁蓉,这让他兴奋不已,“虽然成活率不足30%,但至少说明有成功的希望。”

“成活率不高,还是技术和经验的问题!”何德荣说。为了寻找出路,他与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及时解决了技术难题。

就在何德荣探索肉苁蓉种植的过程中,民勤县成立了沙产业办公室,负责制定、指导、管理全县沙产业发展工作,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鼓励企事业单位、农户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大力发展沙产业,保护生态,增加收入。

有了政府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何德荣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的信心和决心,他试种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了上百亩,周边的村社很多群众也跟着他种起了肉苁蓉。

为了把分散的群众集中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肉苁蓉产业,2012年,何德荣发起成立了民勤芸丰苁蓉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走合作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2013年,何德荣承包了青土湖治沙生态林2000亩,并组织实施了“民勤县干旱沙区生态节水型梭梭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成功,肉苁蓉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促进沙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压沙造林的不断推进,青土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给我们发展肉苁蓉带来了机遇。”何德荣说。至去年,何德荣给自己在青土湖区域承包的2000亩治沙生态林全部接种了肉苁蓉。今年,春季采挖已全部结束,大约采挖了20多吨,可收入一百多万元。

“这确实是个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产业。”何德荣说,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根部,梭梭林管护不好,肉苁蓉就无法生长,这就促使生态林承包者首先要做好梭梭林管护工作。有了生态效益,就有了经济效益。

今年,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沙产业人数超过5000人,采挖肉苁蓉4万亩、收获鲜苁蓉2000吨,实现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梭梭接种肉苁蓉产业正在成为当地群众保护生态、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