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中国社科院:粮食供求新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社科院:粮食供求新格局已经形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4-26  来源:河南商报   浏览次数:512
导读:我国居民粮食消费量正逐年递减昨日,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在郑主办了一场2013河南粮食行业春季高峰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

我国居民粮食消费量正逐年递减

昨日,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在郑主办了一场2013河南粮食行业春季高峰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耿明斋等专家学者就粮食供应、土地保障等做了探讨。

粮食

国内紧平衡可能是长期态势

李国祥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日常生活中奶制品、肉、鱼等消费品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粮食消费量正逐年递减。

尽管近年来我国人均消费粮食减少了,但粮食供求关系新的格局已经形成,国内粮食供应与需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他分析,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12亿吨,除去净出口的200万吨,国内当年新增粮食供给量5.1亿吨。当时,粮食市场明显过剩,引发粮食价格1999年后多年低迷、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这意味着当时中国粮食年消耗量明显低于5.1亿吨。到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9亿吨,同时进口粮食超过7200万吨,新增粮食供给超过6.6亿吨,但是粮食并未出现明显普遍过剩。

土地

农村宅基地自由买卖有必要

论坛上,耿明斋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种粮“争地”的情况必然会出现。这就要求我省必须解决好经济发展与保粮食的问题。

他认为,农村的宅基地浪费了一定的土地,但在将这些宅基地转变成可耕地的过程中,并不能够违背农民的意愿,让大家都迁徙到大中城市中去。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制订一套让农民自愿到新型城镇中去发展,又不回农村继续建造房子的好政策。这个事情如果想做好,就应该实施农村宅基地的自由交易。

一旦农村的宅基地可以买卖了,便会增加农民改变生活方式的意愿,也给了农民进入到新型城镇中去生活、生存的资本。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