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第一追问:“毒姜”上餐桌,都是姜农的错?

第一追问:“毒姜”上餐桌,都是姜农的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5-07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280
导读:农产品种植少不了要用农药,但是如果不按规范使用,就会使产品农药残留过高,危害健康。记者在山东潍坊地区采访时却发现,有人置...
农产品种植少不了要用农药,但是如果不按规范使用,就会使产品农药残留过高,危害健康。记者在山东潍坊地区采访时却发现,有人置国家法律与人民健康于不顾,明目张胆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他们自己根本不吃。

又是农产品“带毒”!很多读者一看到这样的新闻,就将责骂的矛头对准姜农,认为农民丧失良心,前有毒豇豆、毒小麦,己所不欲干吗施于人?但在笔者看来,农民用剧毒农药种地,固然是“小人心态”作祟,但根子上还是药残检测监管不力、把关不严、内外有别、外严内宽造成的。

“菜篮子”事关公众餐桌,如果“毒”从口入,直接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是个“硬杠杆”。世界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世界卫生组织对有毒化合物制定了ADL值(每人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及有些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MRL值(即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以此来衡量农产品中农药是否超过标准。可据笔者所知,中国的很多地方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却“外严内宽”,即出口产品要求很高,而国内销售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远远低于国(境)外标准。从报道中我们可以得知,那些用剧毒农药种出的姜,都有合格的药残检测报告。因为检测都是由姜农自己送样品,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

但并不是所有产自潍坊的姜都有毒。据了解,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比如,安丘市对出口的高毒农药管理非常严格,每个镇和街道,每个社区,每个村都设有农药监管员和信息员,对农药的经营和使用实现无缝隙监管。这一方面说明国内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尤其是药残检测的漏洞很大;另一方面表明国内农产品安全标准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依笔者看,要想终结“毒姜”的惨剧,当务之急是,农业、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等监管部门应该以“毒姜”为由头,联合起来,立即掀起一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检查风暴,从源头查起,尤其是对所有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一次彻底的查禁。同时,要像安丘对出口大姜的监管一样,建立农产品监督的天罗地网,让“毒农产品”没有见缝插针的机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